【强国青年说·2024】原创|点亮人心的“社”计师
当设计师走进社区,一切似乎都与“高大上”失去了联系。但恰恰是社区更新改造中,这些微小零碎的细节为设计赋予了温度。我是刘羽云,一位社区营造设计师。2017年,我开始走进社区,致力于把“设”计变成“社”计。如今,我的奋斗目标还远不止此。
设计师给社区带来了什么?
“楼道改造很难吗?”“不就是刷个墙的事儿吗?”
人们可能对社区更新有一定误解。有的社区改造只是单纯刷白墙壁,管线全部包白,施工痕迹十分粗糙。社区空间改造完后,居民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社区更新更需要关注居民在意的细节。我们选择了大家很熟悉的楼道空间作为切入口,这是一个和人关系很亲密的空间,也是常常被忽略的空间。比如,我们从居民家中保留的老式玻璃杯得到灵感,借鉴蒙德里安的作品风格,把楼里的电箱刷上红黄蓝三色的漆,结合管线横屏竖直,原本有些鸡肋的设备箱马上就充满了设计感,居民们都非常满意。
相较于大型基建,我们从社区最微小处,让居民感受温暖,将城市生活点亮。
设计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从身边的畸零地块开始撬动,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幸福感、参与感,慢慢让居民走进社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洋泾街道的海院社区里有一块原本被忽视的“边角料”地块,由于汽车尾气和空间设置等问题,这里过去一度被认为毫无利用价值。我们通过社区微改造让这个被遗忘的角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变身”成为一个社区微花园。
三个不同尺寸的木盒,通过不同形态的排列组合,完美适配了街区的各种碎片空间。小花坛成为了社区居民家阳台的延伸空间,居民的种植热情又重新高涨,他们各自认领“责任田”,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还增强了社区治理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洋泾街道彩虹车棚项目也是洋泾社区微更新的一大亮点。通过为顶棚更换彩色玻璃,粉刷彩色墙面,焕发出了五彩斑斓的美丽。因为综合整新的加持,这个改造的成本就只有两万元,完全在居委的预算之内。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少花钱,在细小的地方让居民们感受到温暖。
如何意识到要为设计赋予温度?
本科的毕业设计让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设计需要被赋予温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的职业走向。2011年,我作为一名同济大学平面设计方向的大四学生,即将开始毕业设计,走进了学校的金工实习工厂。那原本是一个学校内的“小工厂”,学校已经将其改造成了时尚明亮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但总感觉缺了点东西,缺少了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正好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为空间做进一步改造,我便把这个做成了我的毕业设计。
当时从中国的象形文字出发,结合《天工开物》的主题,通过为标识文字加入与学科实操相关的图形元素等系列设计,让整个空间功能简单易懂的同时,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整个空间的感受提升了很多,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也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同济大学金工实训基地改造项目也一举夺得了2014年环境体验图形协会年度设计大奖。
关注社区对青年有怎样的重要性?
从事社区更新改造设计多年,我愈发觉得社区是新一代设计师大有作为的新天地。更多青年设计师在社区施展才华,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我也愿和奋斗者一起造“梦”。希望青年一起走进社区,参与超大型城市的社区治理,你的社区好,你的生活才会好;上海好,你的未来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