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班班有鲜乳 校长协会:应转型为「生生有鲜奶」
农业部、教育部推出4年44亿元「班班有鲜乳」政策,却引发重大争议。(本报资料照片)
农业部、教育部推出4年44亿元「班班有鲜乳」政策,但因造成学校及老师的工作负担,行政院决定下学期停办。但其实,许多县市、学校及家长不希望这政策停止,他们要力挽狂澜,中华民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今天就发布新闻稿,主张将「班班有鲜乳」转型为「生生有鲜奶」,以让学生继续喝鲜乳。
农业部、教育部推出「班班有鲜乳」政策,提供国产鲜乳给全国的国小与附设幼儿园学童。今年9月上路后因为冷链不足、配送不及导致大多数学校执行困难而改采供应保久乳,且在12月19日突然宣布下学期停办。
全国校长协会理事长陈清义指出,「班班有鲜乳」政策,理想上是以饮用国产鲜乳为优先,但全国国小勾选鲜乳的比例很低,都会区甚至有高达95%以上勾选保久乳。
其中关键为学校大小规模不一,并有既定的作息规画,但没有相关的冷藏设备,加上厂商配送的时间未必能配合学生作息,送来的鲜奶必须先行冷藏,再配发到各班级让学生饮用,有些学生鲜乳配发来的当下,根本喝不下,除增加了学校行政同仁分装与教师分派的工作负担外,在难以确保食安与学童健康下,学校势必选择勾选保久乳。
陈清义表示,这项政策要增加学童健康的想法立意良善,希望政府能够秉持照顾本地酪农的精神,并且提升学生营养健康双重利益下,建议依区域性不同采用多元的配送方式,例如:在超商和通路商密度高的都会区,让学生以持数位学生证或发放牛奶卷方式,到超商或大卖场领取鲜奶;在通路商较少区域,以补助学校建立冷炼与保冷设备,克服鲜奶保存问题。
陈清义说,提供国产鲜乳给全国的国小与附设幼儿园学童是一项应该支持的公共健康措施,不应该因为配套措施不足而贸然喊停,希冀透过执行面的调整,配套措施再完善规画后,让「班班有鲜乳」成为「生生有鲜奶」,让家长学生都能够安心地喝到鲜奶。
「班班有鲜乳」下学期将停办引争议,教育部长郑英耀日前答复立委询问时说,不希望这项政策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因此行政院决定在社会没有共识前,下学期停办。教育部国教署长彭富源表示,如果发放鲜乳券让学生到超商领取鲜乳,对偏偏乡地区学子较不方便,而且只有大品牌鲜乳才会在超商上架,无法照顾到小酪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