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到底灌溉了多少水银?专家:看看附近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都对自己的陵墓位置十分谨慎,害怕被盗墓贼惦记,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秦始皇。

他的皇陵的位置没有被遮遮掩掩,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盗墓贼都没有光顾过。

在北魏时期,就有一个人在批判秦始皇的时候提到了皇陵的位置。郦道元表示,秦始皇的陵墓就建设坟冢在骊山之上。

秦始皇陵的修建耗时几十年,这样大的工程,在古代众人皆知不足为奇,从现在的扫描技术来看,秦始皇陵的确就在骊山,古人所言不虚,这也从侧面印证,在古代,秦始皇陵的位置不是一个秘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公开的墓陵,且民间都在传说里面的陪葬品如何丰富,但贪婪如盗墓贼,都没有进过皇陵。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盗墓贼恐惧秦始皇的威严,而是因为皇陵中的水银,以盗墓贼的能力,根本无法应付。

无论是古代的史书,还是根据现代的运用专门的仪器对山体进行扫描的结果,都表明了皇陵内含有大量的水银,那这种皇陵内到底灌注了多少水银呢?

对此,专家们也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测量,并且表示,看看骊山附近的石榴树,就知道水银的含量有多少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的丰功伟绩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过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成为千古一帝,也并非是他一个人的结果,而是好几代人的努力。

在春秋五霸时期,因为秦王晋文公的出色能干,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所以秦国的国力一度很强,但在晋文公之后,秦国的国力逐渐衰微,一度是几个国家中较弱的存在。

开始变强的契机源于秦孝公,在此人统治时期,完成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重点在于农和兵,农业上的改变有利于安抚民众,取得民心,且可以提高生产的粮食产量。

兵上的改变有利于提升兵士的作战能力,粮草和士兵都有了,这为后期嬴政征战,顺利收复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孝公之后是他的儿子惠文王,这人在政治上依旧支持商鞅变法,同时在军事领土上,扩展了秦朝的疆域版图,巴蜀和河西在这一时期都归为秦朝所有。

之后的武王就比较戏剧性,天生蛮力,没什么政策上的成就,军事上也没有,但是他凭借着武力,把周天子灭了。

在襄王时期,秦国的国力已经发展了几代,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增强,于是襄王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策略,也就是长平之战。

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在后勤补给方面赢过了赵国,获取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当时赵国是和秦国实力相当的国家,这次战败,给予赵国重创,给了秦国充足的发展空间。

经历了两个没什么大成就和大失败的王之后,秦国终于迎来了秦始皇嬴政,嬴政年幼时不在秦国长大,而是在赵国长大,回到秦国即为时,不过才13岁。

虽然年幼,但是嬴政却在治国一事上特别有天赋。对百姓休养生息、增加秦国人口,兴建水利设施,方便农业灌溉。

21岁亲政之后,他整合了秦国的资源,了解到秦国有一统天下的能力之后,便迅速将这个计划推进。收复六国依靠的自然不能是口头上的游说,而是军事上的硬实力。

于是嬴政开始了战争的前期准备,选出合适的将领、训练军队以及锻造兵器等等,这些筹备十分详实,共耗费了嬴政八年,在29岁的时候,嬴政正式启动了自己灭六国的计划。

从古地图中可以看出,秦国处于七国中偏西侧的地盘。韩国是七国中实力较弱的一个国家,其地理位置又恰好在七国的中部,为了肃清“扫六合”路上的障碍,以及先弱后强的理念,嬴政把韩国放在了征战的第一位。

秦国实力强劲,再加上嬴政的才智,韩国率先被灭掉,后又用离间计灭掉赵国。赵国被灭掉之后,北方统一。

此后挥师南下,魏国虽然献出城池以求和,但是嬴政的心从来都不是一两座城池,于是在强攻之下,魏国灭。

接连的胜利让秦军士气得到非常大的鼓舞,再加上将领得当的指挥,南方大国楚国同样被灭,整个长江流域都被划入秦国疆域。

此后,燕国和齐国相继被灭,在秦始皇38岁的时候,实现了大一统,此次征战共耗时9年。

大一统之后,秦始皇颁布了许多律令,到如今仍旧被认为是千古功绩,比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轨等等,比起军事上的统一,文化上的融合更难能可贵。

秦朝虽然只存在了两世,比较短暂,但是秦始皇的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比如中央集权的官僚结构理念,较为完善的法律,统一的秦小篆文字,还有促进物品交换的统一货币。

汉朝取代秦朝之后,除了废除掉部分严苛的律法之外,其他很多都是沿用秦朝的制度,直到清朝,秦朝的中央集权理念依旧在被不断贯彻。

秦始皇对于自己的功绩,也是十分满意,虽然当时的百姓文人都指责秦王暴政,比如修城墙带来的徭役繁重问题,但是他的部分政治手段带来的收益依旧不容忽略,城墙的确很好的抵御了外族入侵。

对于自己的功绩,秦始皇的评价是:功不在一时,在千秋。秦始皇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于后代是有无穷无尽好处的,纵观历史,确实也是如此。

秦始皇上了年纪之后,开始求长生,但是还没等到徐福归来,嬴政便撒手人寰。但是他也提前做足了准备,就是修建一个地下王国,死后继续统治。

秦始皇陵坐落于西安的骊山之中,是一座地面建筑,整个骊山都是秦始皇的陵墓。

根据记载,秦始皇陵内部按照都城咸阳的结构进行复刻,意在表达始皇帝死后依旧能延续统治。

在秦始皇还没统一六国的时候,皇陵的修建已经到了筹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皇陵的选址和设计上。经过一系列的考察,最终皇陵的选址在骊山。

秦始皇不仅希望在地上实现自己的千秋霸业,在死后同样想统治地下王国,所以皇陵的内部设计基本复原了咸阳的结构。

从大一统开始,到始皇帝死后的那一年,秦始皇陵进入大规模的修建期,秦始皇死的时候,陵墓已经基本完工。

秦始皇死后,陵墓开始了第三阶段的修建,也就是陵墓最后的复土阶段。秦始皇陵占地面积非常巨大,所以在最后的复土阶段,就用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并不代表复土工作已经完成,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导致这项工程被迫停工。

当时徭役繁重,陈胜吴广因为没有如期到达目的地,想到要受到严苛的刑罚,所以选择了起义,也正是因为这次起义,导致皇陵的复土工程被迫停工。

到此刻为止,秦始皇陵共修建了38年,被世界誉为最伟大工程的金字塔,也才修了20多年左右,皇陵修建所用的时间,快有金字塔的一倍。

根据史料记载,皇陵修建期间,耗费的资源不可估量。

光是人力就投入了70万人。在李白的诗文中、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中,都有关于这个数字的记载。

耗费这么多的人力,足以想象这个工程的巨大。拿现在的西安来比,西安的城区都没有秦始皇陵的规模大,比皇陵要小一倍左右。

通过山体扫描得知,秦始皇陵的面积大约是60万平米左右,陵园内部结构也是依据城池来建立,分为内城墙和外城墙,用“回”字的形状,把整个陵墓圈了起来。

城墙往内,便是众人熟悉的兵马俑,这现在也是西安的一张名片。兵马俑于1974年被人无意中发现,随后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现在展出的有一号坑、二号坑。

据说,在兵马俑刚刚出图的时候,颜色艳丽、人物表情十分生动,能看出秦始皇对这个底下皇陵的重视以及当时工匠极高的技艺。

大量的兵马俑守卫在地宫周围,宛若地表的将士守护城池,这也表现出秦始皇在地下依然想要靠阴兵实现自己的理想统治。

根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兵马俑这种丛葬区在整个皇陵共发现了600多处,其中还有很多没被发现。

兵马俑守卫再外里观察,便是秦始皇陵的地宫,整个皇陵的核心。这是一个高76米,宽350米、长350米的封土堆,秦始皇就葬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银陪葬品之类。

秦始皇的整个墓葬十分豪华,各种配置都是顶级,比如用夜明珠充当天空的星象,用鲸鱼炼油作为灯油,以及为了更好的还原咸阳的山川地貌,把“河水”也搬运到了墓中。

这个“河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河水,而是用水银代替的特殊河水,至今仍在流动当中。

骊山下包裹着秦始皇陵这件事,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但因为水银的存在,至今无人敢动。

且根据记载,皇陵中的水银浓度高得可怕,不过根据现有的水平,无法得知里面的水银数量有多少,但是通过检测骊山周围石榴树的汞含量,可以得知,水银的含量目前依旧很高。

水银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冶金技术不发达,水银的主要用途便是用来提纯金子。这种用途注定它不会是大众常见的东西。

而秦始皇身为天下之主,他想要水银自然能够轻易得到,所以现如今皇陵中水银的数量,可能远超人们的想象。

皇陵中的水银,除了用来作为装饰之外,还有其他两个功能,一是防盗,二是防腐。

每个朝代都有盗墓贼干掘人坟墓的勾当,为了里面的陪葬品竭尽所能,连普通人家都不能幸免,更别提是皇陵。

而秦始皇陵在外面浇筑水银,水银剧毒,挥发后可以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上海,严重时可以致命。

这样的特点让盗墓贼望而生畏,毕竟盗墓贼只是求财,而非求死。

水银的挥发性很强,杀菌能力也很强,把它灌入墓室中,可以控制墓室中菌群的数量,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不仅可以保护墓室,还可以减缓尸体腐烂的速度。

虽然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数量难以确定,但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监测,就是观察皇陵附近的植物,也就是石榴树。

因为这边除了石榴树之外,其他的野生植被很难存活,基本是“寸草不生”。通过对石榴果实进行检测,可以知道,石榴中水银的浓度远远超过正常值,人类无法食用。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专家对皇陵中水银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超过100吨。

秦始皇陵的开发虽然会极大的推进考古工作的进展,也会让现代人更好的了解古代的风貌,但现在技术不够,挖出来也是湮灭,所以最好的保护方式应该是不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