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黄春明周」登场 致敬大师土地关怀精神

黄春明现身开幕茶会,头戴草帽、身背相机,复刻近半世纪前拍《芬芳宝岛》纪录片下乡时的标准装扮。(清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清大黄春明周今起登场。(清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清华大学携手黄大鱼文化艺术基金会,从16日起连续4天举办「向土地借个火:黄春明的创作与行动」系列活动,呈现国宝级大师充满土地关怀及在地实践的人文精神。黄春明也现身开幕茶会,头戴草帽、身背相机,复刻近半世纪前拍《芬芳宝岛》纪录片下乡时的标准装扮。

88岁的黄春明是台湾当代重量级乡土文学作家,作品丰富多元,最广为人知的有《儿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小说集,创作横跨诗歌、散文、电影、歌仔戏、儿童文学、剧作、撕画、油画等,曾获吴三连文艺奖、国家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

黄春明关怀土地,创办《九弯十八拐》文学双月刊,也关心儿童,成立黄大鱼儿童剧团,是全方位的文化人。

这次清大举办黄春明周,以「向土地借个火」为主题,取自他在1963年的短篇小说〈借个火〉,展现对土地关怀。活动包括专题演讲、诗歌朗诵、座谈会、研讨会、文学转译戏剧、剧场艺术,并展出大师手绘的乌龟、蜗牛漫画、植物插画及撕画。

黄春明在开幕茶会朗诵诗歌〈龟山岛〉,他说在电脑普及后,大家愈来愈少阅读,许多人写文章后直接贴上网,虽有读者但很狭隘,文学素养愈来愈低,将使心灵成长停滞,他希望能透过这次的活动,培养学生更扎实的文学素养。

清大校长高为元则说,他从小就爱听故事,尤其喜欢听他的小姨丈吴念真为他讲故事,吴念真曾说黄春明就是他的偶像,因黄春明是比他更会讲故事、写故事的人。他认为,讲故事是目前大学生很需要的能力,透过讲故事也可以激发人与人、人与土地的情怀。

负责统筹黄春明周的台文所长王钰婷表示,黄春明1970年代跑遍全台进行田野调查,企画《芬芳宝岛》纪录片,拍摄了妈祖遶境、淡水暮色、中央市场的一天等,为当年的庶民生活留下重要影像纪绿,这次也将邀请黄春明分享当年的制作历程。

这次清大黄春明周另一大看点,是由台文所助理教授王威智筹划的「黄春明的图文实验与台湾作品主题书展」,在人社院图书馆展出大师亲绘的水墨画《石罗汉日记》、用钢笔和粉彩绘制的《台湾草叶集》及撕画作品《来去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