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点“绿”成“金” 撒拉园里话增收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这些面点都是自己做的吗?看着好精致,好有食欲!”几位南方游客对桌上的面点赞不绝口。正值旅游旺季,撒拉族民俗风情园里热闹不已,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尝着撒拉族传统美食,一边感受着撒拉族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升温。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围绕“支部引领、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村民富裕”这一主线,依托“全国森林乡村”禀赋,筹建撒拉族民俗风情园,全方位打响“撒拉风情”招牌,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把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汇聚产业“金”,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提“颜值”添动力

“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对村内的环境进行改造,现在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来村里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多。”河东村党支部书记马元看着周边环境不由得发出感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河东村用活“全国森林乡村”这一招牌,始终坚持以生态宜居为核心,全面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美丽村庄建设,提升“颜值”、留住“乡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机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开展巡河护河清河行动。压实推进清洁能源煤改电项目,加强政策讲解宣传力度,努力提升节能减排成效。

截至目前,实施村级道路亮化和维护工程,新建、更换路灯及太阳能电池等配套设施170余盏,改建垃圾集中处理点6个,清理垃圾20吨和卫生死角80余处,种植黄金菊、格桑花地约7公里,给河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村党支部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撒拉族民俗文化旅游有效结合,积极探索打造‘撒拉风情’品牌,逐步形成群众致富看支部,发展生产看党员,齐心协力建家园的新农村。”希里沟镇河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富翔说。

河东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积极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发展模式,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百姓生活的增长点。支部带头做好“能人”文章,充分释放产业能人引领带动效应,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评定“创业能手”10名,带动河东村36户98人从事拉面经济和餐饮行业;评选“致富带头人”2名,解决12个村民就近就地就业问题;评选“养殖能手”3名,带动发展以西门塔尔肉牛、藏系绵羊为主的10户养殖户;吸引2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探新路话增收

“今年我们想借助‘撒拉风情’品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想问问咱们有啥新的想法呢?”河东村村委会副主任马有布在村委会议上提问。河东村村委推门入户征求意见,外出考察取经,融合现有资源,积极摸索党建引领生态民俗旅游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探索以“撒拉风情”品牌推进撒拉族民俗风情园建设路径,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以产业优势发展加快强村富民步伐。撒拉民俗风情园现在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为村内13人提供了岗位。使村民参加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减少了村集体收益外流。截止2024年上半年,脱贫户总收入达34207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3元,同比增长17.88%。

“党建引领带路子,精准施策迈步子”。河东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撒拉族民俗风情园。以泉水湾沙漠公园、都兰湖湿地公园、希里沟古城墙、希里沟镇民俗文化馆等为依托,打造旅游产业带,辐射带动村内家庭宾馆、民宿旅游、农产品采摘等附属延伸的服务型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实现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