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旅行 旅游业下一个风口?

■ 本报记者 薛蕾

法学研究生阿衡毕业后,独自一人开启了一场毕业旅行。在长江边,他偶遇了一个性格相似的年轻人,两人彻夜长谈,一瓶接一瓶的啤酒陪伴着他们闲聊至黎明。在武汉,阿衡没有去热门景点,而是随心所欲地游荡。当回忆起这段旅程,他心中浮现的不是岳阳楼的灯火辉煌,而是这段在江边畅谈的难忘经历。

阿衡的旅行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只知道目前,他定好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宁、吉隆坡,中间也有可能穿插别的城市,一切随缘。谈及选择这些城市的原因,也只有淡淡的一句:"想去就去了。"

阿衡的旅行风格正是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情绪旅行"。这种旅行不论时间长短,可以是即兴的城市漫步,或是心血来潮的海外行;也不拘泥于目的地,无论是在闹市中找一个角落读书,还是在寺庙中静心冥想,一切都以个人舒适度为先,是一种以消费者的情感为主导的消费行为。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情绪旅行如今已悄然成为旅行市场的一股清流。比如,近期流行的灵隐寺丛林生活体验活动,就是情绪旅行的一个实例。在社交平台上,情绪旅行的分享日益增多,一些旅行博主专门聚焦于此。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商业化迹象。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情绪旅行的趋势可能带来长期的行业变革,有望为旅游业打开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通过个性化体验追求自我

瑞博是一名大二学生,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特种兵旅行"爱好者。对他而言,周末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征服的。不论是校园周边的小山丘,还是远近闻名的名山大川,只要有机会,瑞博就会背上行囊,向未知发起挑战。最近的一次泰山之旅,他仅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从成都到山东并登上泰山山顶,周一又神采奕奕地回到了学校。

"我很享受爬上山顶的那种征服感,虽然过程很累,但到了山顶,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给我带来的情感冲击是不可复制的,好像所有的压力和烦心事都被山风吹跑了。‘特种兵式爬山’帮我找到了释放情绪的出口,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种情绪价值的提供对我很重要。"

璐璐是一名禅修爱好者,每年她都会去寺庙住至少一个月。在禅堂里,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电子设备的诱惑,只有简单的木鱼声和诵经声相伴。在她看来,寺庙禅修为她提供的是一种深层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滋养,让她学会了如何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内心的平衡,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好。

不管是阿衡的随性探索,瑞博的极限挑战,还是璐璐的静心禅修,三位年轻人的旅行方式虽各有千秋,却共享着一个核心理念——情绪旅行。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打卡"模式,情绪旅行更看重旅行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灵触动。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观察,对情绪旅行接受度较高的还是以年轻人为主。前不久,杭州灵隐寺推出的2024年丛林生活体验活动,将目标群体定位在23岁至30岁之间。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分享情绪旅行体验的用户也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情绪旅行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Z世代追求个性化体验,渴望通过旅行表达自我,探索内心世界。情绪旅行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让年轻人能够在与自然、文化的深度接触中,找到情感共鸣,实现自我价值的探索与认同。对于Z世代而言,旅行已不仅仅是身体的迁移,更是心灵的栖息与成长。"在一篇情绪旅行相关推文下,有一条评论如此写道。

带火体验经济及小众打卡地

"情绪旅行通过提供更深入的文化和情感体验,改变了旅游业的市场生态。它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旅行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打卡。它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林先平说道。

事实确实如此。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情绪旅行让旅行的核心从单纯的景点打卡,转向了体验的深度与情感的共鸣。这种转变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沉浸式艺术展览、特色手工艺工作坊、地道文化体验等,旨在为旅行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富有情感的体验。近年来兴起的"旅行+艺术"模式,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参与创作,体验艺术带来的乐趣,加深了旅行的记忆点。

在上海,一家名为"情绪容器"的艺术空间通过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让旅行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情绪剧场"主题,通过与艺术家设计的装置互动,深入探索个人的情感世界。不仅让旅行者欣赏艺术,还鼓励他们参与其中,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我,形成深刻而持久的记忆。这与上海其他知名打卡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景德镇陶瓷工坊也成了情绪旅行者的新宠。这里的手工艺作坊提供了亲自动手制作陶瓷的机会,让旅行者沉浸在古老技艺的传承中,亲手塑造作品,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而这样的方式对景德镇的旅游产业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今年端午假期,景德镇共接待游客9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81%,在年轻群体中热度暴涨。

情绪旅行的风靡,不仅改变了旅行者的偏好,也为一些原本较为冷门的旅游目的地带来了生机。从旅游订单增速来看,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安吉、桐庐、都江堰、阳朔、弥勒、义乌、婺源、景洪、昆山、平潭等为小众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订单平均增长36%。

线上旅行预订平台竞争加剧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情绪旅行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概念,其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特点是以消费者的个人情绪为导向,主观性强,难以形成单一的行业巨头。旅行社虽然尝试推出与情绪旅行相关的"套餐",但这类产品并不多见,市场仍以个人分享和小型团体游为主。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观察,旅行博主在该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分享个人的旅行路线、心得与攻略,吸引志同道合的粉丝加入特定的主题旅行。这种形式的组织者通常会与特定平台合作,为参与者提供优惠的预订服务,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博主和组织者主要通过与线上旅行预订平台的合作来盈利,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引导粉丝在指定平台上预订旅行相关服务,从而获取佣金或分成。此外,品牌赞助收入和广告收入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因为行业较为小众,入局该行业的人才较少,加之情绪旅行主要看消费者追求什么,与博主是谁没有太大关系,故此博主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反而是线上旅行平台的竞争更为激烈一些。

毕竟,当下在线旅行平台的竞争正逐渐从单一的价格战转向内容营销和社群运营。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旅游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决策流程演变为"种草""购买同款"等新模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东方甄选等新兴电商,纷纷涉足文旅领域,成为在线旅行平台的新对手。

以携程为首的在线旅行平台内容以PGC(机构生产内容)为主,自上而下,导致传播效率并不如快手或者抖音等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旅行内容。近两年,在携程公司管理层以及财务报告中,鲜少提及内容战略的表现,这就导致难以收获第二增长曲线。

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传统线上旅行预订平台不得不调整战略,加大在内容营销和社群建设上的投入,以期通过提供优质的内容和体验来吸引用户,从而稳固市场份额。通过与博主的合作引流,获得更多社群粉丝流量,这或许是在线旅行平台们实现变革的第一步。

而这可能仅仅是开始。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线上旅行平台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除了价格优势外,内容创新、用户体验和社群互动将成为关键的竞争力。平台需要不断优化算法,精准匹配用户的情绪需求,同时加强与KOL和MCN机构的合作,利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行产品,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