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沒落地,絕不放棄!」 奧運金牌李洋自述成長故事

「正因为我普通,所以才更努力去做我想做的!」

2021年7月31日,东京奥运羽球男双金牌战,决胜点的一记压线球「IN」,李洋成功守住了前场。「我喜欢打球,所以我也会继续开心地、努力地在球场上追逐我的梦想。」他始终不忘喜爱羽球的初心,但曾经,他也想过要放弃……

李洋的羽球生涯起步较晚,从乙组晋升甲组,足足熬了八年。父亲说他「你不是这块料」,让他彻夜痛哭,挣扎是否该放下手上的球拍。最后,他擦干泪水,踏实地一步步走上奥运殿堂,「逐梦路上艰辛难免,但并不孤单」。《梦想前场:李洋》精彩试阅:

6岁的李洋(右)与爸爸在金门古宁头海边玩耍,体会金门人到海边采蚵的生活。 图/李峻淯、林莉娟提供

羽坛载浮载沉,到底是不是这块料?

李峻淯祖籍金门,世代农民,「早上务农,下午还要到海边采蚵」,尤其李氏就住在「前线中的前线」—古宁头,曾经时时刻刻身处「单打双不打」的砲击威胁下,这样艰险的生活环境,养成了李峻淯刻苦耐劳的个性;随着到台湾就读宪兵学校,更形塑出他坚毅不拔的性格。金门的成长过程,加上宪兵严格的铁血纪律,让李峻淯在军旅生涯告一段落后,还是不改严肃刚直的态度,即使是对待儿子李洋。

李洋一家三兄妹,李洋排行老二,妹妹李芷蓁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又是老幺,三千宠爱在一身,「妹妹可以叛逆,但我连青春期的叛逆都没有」;大哥李荣羿很小的时候,奶奶从金门到台湾来帮忙照料哥哥这个长孙,「谁敢管我的乖孙」!李洋感到自己在哥哥与妹妹中间,父亲的管教最为严格。

李洋的奶奶在台湾将近十四年,直到八十岁高龄,看到儿子的生活比较稳定,孙子也比较大了才回金门,最后以九十四岁高龄辞世,「我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爸爸与伯伯李开阵,跪在灵柩前,哭到不能自已」,当时还没升国中的李洋,才体会到生离死别,与父亲对奶奶的孝心。

凡是当过父亲的男性,都知道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权威或严厉,溺爱与放纵,不好拿捏,「我一直在学习怎么当个父亲,更没有人教过我,要如何当一个选手的父亲」,在谈到培养李洋时,李峻淯这么说;而在李洋看来,父亲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又最多元的名词,李峻淯是种权威、也是保护伞;有时是个动手修理自己一顿的人;有时也能以一句话,让自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李峻淯的言教身教,才协助李洋茁壮成长,成为今天的金牌羽球选手。

李峻淯虽说李洋自幼「配合度就很高」,但父辈对下一代的管教方式,可以说是任何时代及任何环境下,永远存在的重要课题,从李峻淯与李洋父子间,打从幼稚园起所灌输的「服从」、「负责」、「守时」等等观念来看,这些都是日后李洋从起步晚、升甲组晚、首次进国际赛事准决赛也晚,一路不被看好的逆境中,持续向前的能量。

李洋幼稚园时,有一次李峻淯要李洋好好抱着他坐在摩托车后座,但李洋却执拗要站在前座踏板上,「我数一、二、三,不上来就走啰」!李洋没想到父亲就这样扬长而去。李峻淯也曾谆谆告诫李洋,要把自己该带去学校的东西准备好,「要是忘了什么,我和妈妈都很忙,别打电话要我们送去学校给你」!

小学三年级那一次,让李洋特别刻骨铭心。李洋家中的时钟比标准时间快了五分钟,「当时爸爸规定我三点要写完功课,我也认为没问题而一口答应,过程中妹妹一直找我玩耍,到了两点五十五分,我只差几个字了,但爸爸以家中时钟为准,已经三点了,于是要我进房间,关上门后痛打我一顿」!

从此李洋成为极度看重时间的人,并且取前置量,「尤其愈大,愈看到很多人对时间毫不在乎」,这一点与他日后愈来愈自律的作息相辅相成,李洋以打电动玩具纾压,妹妹说「哥哥打电玩还会设闹钟,例如说规定自己只能玩到十点半,他闹钟就会提早半小时,设在十点,提醒自己十点就要开始准备,十点半就真的关掉电源,准备休息」,李芷蓁小时候甚至觉得哥哥自律到不像地球人程度,「我真的觉得他很奇怪,就直接问『哥哥你是不是外星人?』但他没有回我……」。李荣羿也提到弟弟的守时,「我跟他共用一个游戏帐号,一次只能登入一个人,我们轮流玩,所以就讲好他要玩的时间,他说什么时间结束,就一定会结束」。

相对父亲的严厉,李洋总能在母亲林莉娟那边感受到温柔支持,在中山国中的时候,老师误会他考试作弊,「我觉得完蛋了,一定会被爸爸打死」,但是听了儿子解释「只是同学的蓝芽不小心传来讯息所以手机响起来」后,她相信儿子的人格,替李洋向李峻淯解释原因。

李洋三兄妹在父母「刚刚好」的管教下,长大成人。现在一家人不时仍会外出聚餐,共享天伦之乐。 图/李芷蓁 提供

当然李峻淯也有心疼儿子的一面,当李洋在社子国小苦无上场比赛的机会时,「大只鸡慢啼」,他用闽南语的说法,鼓励儿子只是大器晚成。李峻淯尽管积极让儿子进体育班,他仍旧担心孩子走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前途,「坦白说,每个体育班的家长都怕」,何况金门在历史上可是文风鼎盛,早在南宋,大儒朱熹就曾在今日的金城镇「燕南书院」讲学,虽是战地,但是并非重武轻文。

李洋理解父亲期望儿子出人头地的心情,但李峻淯总是以比较传统的方式来「鞭策」儿子,凡事都做得还不够好,哪怕李洋付出了再多也一样,永远还有进步空间,有一次李洋挨骂后爆发了,「我打球不是为了你,不然你来打,我不想为了你的『甲组梦』努力」!

最关键的时刻,还在李洋高三养伤的阶段,既上不了场,又到了决定升学的时刻,父子之间的关系更显冰冷,「我已经忍耐很久了,又不能跟他讲什么,怕他压力太大,但不讲我憋着又难过」,在高三选填志愿时,李峻淯的教育态度是,还在读高中的李洋,百分之八十要听他的。「那时清华大学、台北大学与台北商业大学都有名额,体保生可以去考,就这样订了」。

中华奥运羽球选手李洋曾偕同父亲李峻淯。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杨燕萍提到的那个「达标的期限」,将在2013年,李洋高中毕业的夏天到期。李峻淯知道儿子的羽球赢得不够多,到此刻为止,也跨不过甲组的门槛,就算一路走来再支持儿子,此时他也必须冷静地告诫李洋「不能只想着打球,书要多读」,还要李洋做好不继续打球的最坏打算,好好学习,认真读书—读书这件事日后在李洋要成为土地银行的正式行员时派上用场,当他从合作金库转职时,尽管是知名羽球选手的身分,仍必须经过考试,「什么《票据法》啦,要读的、要背的、要理解的,应有尽有」,过去的知识累积,成为日后的助力。

所以李洋认为运动员不应该那么早就放下书本。以目前羽球双打选手来说,如果也以奥运为目标,现阶段有李洋与王齐麟树立门槛,他们势必要跨过这两个金牌搭档,才可能前进到下一步。再年轻一点的十八到二十一岁中,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选手,但是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也还是未知数,「在台湾能真正靠打羽球养活自己与家人的可能顶多六十位选手,假使不下点功夫好好读书,就只有继续打球这一条路」,李洋开玩笑说,在一群不太读书的人中,自己算是「比较认真的」,他看到不少运动员是不读书的,也就是说,当这些选手一旦没办法再打球时,他们就毫无退路,也没有其他选择,这也是李峻淯在李洋受伤,又升不上甲组时苦口婆心要他好好读书的原因。

李洋到今天还刻骨铭心,父亲的回应起先让他愣住,然后自己结结巴巴地告诉父亲:「爸,我……,我对羽球还有热忱,我想选体育系。」针对「热忱」这两个字,李峻淯却回他:「你不要告诉我,等你三十岁的时候还有热忱。你不是这块料啦!」斩钉截铁的冰冷话语,「我爆哭了一整晚」,李洋记忆深刻,「但哭完后好好睡了一觉」。

「这是我的激将法,我太了解我儿子了」!李峻淯决定在这当下孤注一掷,他不是怀疑自己儿子的热忱,但他也认为如果儿子就因为这句话而意志消沉,那他的心理素质也没办法成为世界顶尖的球员。

但李洋真的是这块料。「哭完,我隔天就像没事一样,然后回学校继续训练」。不论如何,李洋的选择还是继续打球,甄试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他听话进入当时还是台北商业技术学院的台北商业大学。学商,给自己一条后路,也希望日后还能练球,「爸爸说的完全出自父亲的关爱,我知道他用心良苦」,一直有人不看好李洋的羽球前景,但这也一直成为促使他进步的能量。李洋总是以更认真,把握每场比赛,累积经验的态度,让自己能更有信心迎接挑战。

军旅出身的李峻淯,不擅长把对李洋的疼爱挂在嘴上,却表现在实际的行动上—不辞辛劳地为李洋穿球拍线。 图/李洋 提供

《梦想前场:李洋》。 图/三民书局 提供

本文摘自《梦想前场:李洋》,2021/10/22由三民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