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彦》关心海塑污染 心动更要行动
科学家发现,塑胶会因光的作用而日渐碎裂分解,成为极小微粒,不但漂浮海面,也逐渐沉入深海,透过食物链的累积,势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使用功能和人体健康。国内外学界也发现,包含海虫、鱼体、牡蛎,甚至日常饮用的矿泉水,都含有塑胶微粒或纤维。因此,国际间越来越关注海塑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力度也更趋强大,但此一问题在台湾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根据该调查,台湾八掌溪、后劲溪河口和基隆海域,海塑漂浮最为严重。海塑流布与陆域土地使用、废弃物管理和近岸海潮流模式关系极为密切。以八掌溪河口为例,沿岸是否有生产或使用塑料的厂场、塑胶或其他废弃物管理处置是否得当,都可能产生塑胶废弃物随河而下。另外,外伞顶洲南端因多重海潮流作用所形成的三叉形,显示毗邻外伞顶洲南方的八掌溪口海域,应是南北海潮流汇聚之地,如同涡流,容易卷动汇集海洋污染物。此外,八掌溪口周边有多处渔港,并接近外伞顶洲的牡蛎养殖区,渔船使用之渔网和养殖用的保丽龙极有可能碎裂漂散,恶化海塑污染。因此,海塑污染的真相更需要长期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海塑问题牵涉塑料进口、生产、制造、行销、使用、弃置、回收和处理等多个环节,也涉及工业、商品、环保、渔业、卫福和海洋等主管机关,恐已超出单一部会能完善处理的执掌和能力。因此,行政院应该正视其对于国际责任、国人健康、健保财务和海域使用可能产生的冲击,爰建议由政务委员统筹协调或筹组跨部会专案小组,研拟短、中、长期的「国家海塑防治推动方案」,据以执行,使相关部会分工整合,民间机构或团体成为伙伴,从摇篮到坟墓,通盘彻底解决问题。
依据《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组织法》第2条之规定,海洋污染防治之整合规画、协调及执行,系属海保署之职掌,海洋污染防治权责也已由环保署移拨。然而,无论人员或预算,海保署所获得的资源却不成比例。例如,今年度该署仅得编列100万元经费,相较于黑潮基金会1次的调查经费几近500万元,海保署经费如此拮据,显见政府对于海塑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于民众健康可能的影响认知十分不足。政府对于386亿超征税收红利分配既须从长计议,建议匀拨适当经费成立「海塑污染研究防治基金」,与非洲猪瘟一样,积极保障国人健康,并分担国际责任。
(作者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荣誉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