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推进三大层面标准制定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赵萌萌 周学津)7月18日,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工作组主任委员黄华波在成立大会上表示,标准化对医疗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是工业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他强调,医疗保障标准将围绕药品、耗材和服务项目三大层面展开。

黄华波介绍,国家医保局一直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先后研究制定并颁布了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 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云计算平台规范》《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技术架构规范》等 37项医保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以及《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等标准规范,从根本上缓解了过去医保业务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管理服务痛点问题。

据了解,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均成立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专班,对底层数据先梳理、后治理、再映射,将长期以来沉积在医保系统中的旧数据、脏数据全部进行了吐故纳新,以对码带动对标,以贯标助力管理,实现医保数据标准全覆盖、编码全转换、系统全贯通。通过梳理全国现行近 33 万条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形成了14688项全国医疗服务项目,确保医院治病收费清楚,群众看病付费明白。

此外,门诊慢特病编码的统一,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五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疏通了堵点,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医保基金结算清单标准的应用,尤其是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中的应用,有力提升了医保和医院的管理效率。耗材编码的应用走出了医用耗材管理中“一品多证,一证多件、一件多规”的困境。药品耗材编码真正打通了药械生产、流通、配送、使用、结算全流程,真正做到“带码招采、带码入库、带码使用、带码支付”,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全链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