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标准制定涉及药品、耗材、服务项目三大层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北京报道

7月18日,经过两年的筹备与规划,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工作组成立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完善、提档升级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

会议介绍,全国各级医保部门成立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专班,对底层数据先梳理、后治理、再映射,用新标准轻装上阵,实现前端数据可追溯,后端数据可应用,应用环节可通识。

医保部门通过梳理全国现行近33万条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形成了14688项全国医疗服务项目,确保医院治病收费清楚,群众看病付费明白。门诊慢特病编码的统一,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五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疏通了堵点。“医保基金结算清单”标准的应用,通过全国统一的标准接口直接抓取医院交易数据自动生成明细项目,让数据的合规性、合理性一览无遗。耗材编码的应用走出了医用耗材管理中“一品多证、一证多件、一件多规”的困境。药品耗材编码真正打通了药械生产、流通、配送、使用、结算全流程,真正做到“带码招采、带码入库、带码使用、带码支付”,实现信息数据全链条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先后研究制定并颁布了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云计算平台规范》《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技术架构规范》等37项医保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以及《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从根本上缓解了过去医保业务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管理服务痛点问题,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支付方式改革、医保便民惠民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推进构建新时期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夯实基础。

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华波表示,医疗保障标准制定涉及药品、耗材、服务项目三大层面,标准必须要应用,形成共享机制,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解决协调问题,力求每个数据有且只有一个编码对应。同时,要制定考核指标,制定验收评估机制,跟踪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