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女王陈念琴23岁罹患淋巴癌 医师呼吁6症状速就医
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财团法人癌症希望基金会共同呼吁,如出现「肿、烧、汗、咳、瘦、累」6症状,可能是淋巴癌警讯,应尽速就医。(王家瑜摄)
拳击女王陈念琴去年在脸书自曝曾罹患淋巴癌,陈念琴躺在病床上比出胜利手势。(图取自陈念琴脸书官方粉丝团)
「拳击女王」陈念琴去年在东京奥运挺进8强,让不少国人为之振奋,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年仅25岁的她竟是淋巴癌患者。血液肿瘤科医师提醒,淋巴癌的致病原因不明确,从小孩到长者都可能罹病,如出现不明肿块、发烧、盗汗、体重减轻、疲累等6大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根据国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记报告,每年淋巴癌个案数约3000名,发生率为男性第10位、女性第11位。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周文坚表示,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若是发生恶性病变,淋巴细胞失控增生,恐引发淋巴癌。
淋巴癌常见有6大症状,包括淋巴结肿胀、发烧持续2周以上、夜间盗汗、久咳不愈超过1个月、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疲累感加重。台大癌医中心血液肿瘤科医师林耘曲指出,淋巴结肿胀经常发生在脖子、腋下、鼠蹊部,如有摸到肿块,千万不要害怕就医,应遵从医嘱接受完整检查。
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殖学会理事长柯博升表示,淋巴癌多达40到50种亚型,好发族群从老到幼,有些患者的淋巴结肿块长在内脏,患者不一定能够发现,往往是发烧、盗汗等症状出现时才警觉,通常病人会先至家医科初步检查,必要时再转诊至血液肿瘤科。
陈念琴今天献「声」分享抗癌心路历程。2019年11月,当时23岁她正处于拳击生涯的颠峰期,世界排名第一,当时离原订的2020年东京奥运只剩半年;突如其来的淋巴癌打乱了一切,对她的心理和身体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时她甚至想要为了比赛而放弃治疗。
在教练及医疗团队的鼓励下,陈念琴勇敢面对癌症,她说「抗癌其实跟拳击很像,只要勇敢出击,就能得到最后的成就」。虽然化疗破坏了训练计划,边吐边训练更是家常便饭,但她并不放弃,终于成功击退淋巴癌。
医师强调,淋巴癌及时确诊、治疗很重要。林耘曲以最常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患者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死亡,但只要积极治疗,治愈率可达7成、十年存活率高达45%。
目前临床上有6种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标靶治疗、放射线治疗、异体移植、自体移植以及细胞治疗。周文坚表示,由于淋巴癌种类众多,治疗选择很难一言以蔽之,医师会依个人病况拟定客制化治疗策略,呼吁民众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早期发现才能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