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科研要角施敏 获颁未来科学大奖

阳明交通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施敏因为在半导体研究有卓越表现,获得今年「未来科学大奖」。(阳明交大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有「华人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9月12日公布获奖名单,阳明交通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施敏因提出基础性的金属与半导体间载子传输理论,引领全球半导体元件开发,获颁「数学与电脑科学奖」,11月将于北京受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大中华区第一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创立的民间科学大奖,设立「数学与电脑科学奖」、「生命科学奖」与「物质科学奖」,授予具科学突破、重要科学发现的科学家,每年每奖项均颁百万美元奖金。

施敏1963年取得美国史丹福大学电机博士,进入知名研发重镇贝尔实验室 。但在1968-1969年,特别请长假回国指导他的第一位博士生张俊彦,提出金属与半导体间的电荷流动理论和传输模式,奠基过去50年在积体电路元件中最为关键之欧姆与萧特基接触,使得晶片产业能够依照「摩尔定律」持续扩展,成为各类电子系统不可或缺之要件。

在此之前(1967年),施敏和贝尔实验室同事姜大元博士,共同发现了「浮闸记忆体效应」(Floating-gate memory effect)。由此理论的基础概念衍生出多种记忆体,其中「快闪记忆体」为目前所有移动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

此外,施敏于1967-1969年所撰写的《半导体元件物理学》,起先用于交大电子研究所上课讲义,很快受到全球瞩目,翻译成六国语言、发行超过300万册,被全世界半导体和积体电路领域师生、研究人员及相关产业不断地引用,为全球最畅销的「半导体界圣经」。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交通大学前校长张懋中表示,科委会由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评选过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全方位了解获奖人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与影响力,每一位获奖人的诞生,都来自科学界客观公正的评选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