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未减少 学者:蔡政府2050净零碳排没作为

中山大学教授陈镇东认为,相较于昂贵的土地,增进海洋吸收碳的能力,必为大势所趋。(示意图/本报资料照)

全球碳计划研究团队于今(11)日发布《2022年全球碳预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研究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减少的迹象。而总统蔡英文提出2050净零碳排的政策口号,但学者直言,未见短期、中程具体目标,产业界看不到政府的具体措施,难以规画符合成本的减量作法。

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没有减少,如果持续当前的排放量,有50%的机会在9年内全球平均升温会超过摄氏1.5度。

报告提到,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石油排放量增加,使化石燃料排放量达到366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9%,其余的11%则来自土地利用改变产生的排放。

全球碳计划研究团队执行长卡纳德尔(Pep Canadell)说,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碳排下降,可是到了2021年,比例便上升很多,2022年甚至增加了1%,之后还有可能持续攀升,因为峰值尚未出现。

卡纳德尔提到,在整个化石燃料导致的排放比例中,天然气与水泥产生的排放量在下降,但煤炭和石油则上升。今年也是历年来首次看到,中国的天然气与水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曾任全球碳计划科学指导委员的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陈镇东说,自2005年至今,台湾每年碳排放量大约维持在7300万吨(约为27000万吨二氧化碳),尚未见到减碳成果。

陈镇东提到,依据目前《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台湾在2050年碳排放量将减少至每年3660万吨,大约是目前排放量的一半。但在「国家长期减量路径规划」中,没有看到短期、中程具体目标与作法,看来还是在寄望新科技突破。产业界不知道政府的具体措施为何,便难以拟定出符合成本的减量策略。

陈镇东也分析,台湾因陆地面积狭小,利用土地减碳空间有限。近海海洋蓝碳部分,也因为红树林、海草床及可供大型藻类生长的面积有限,无法大规模用以减碳。我国经济海域面积远超过数倍于国土面积,因此在经济海域开拓蓝碳方面,应是移除二氧化碳的工作重点。

陈镇东认为,从全球碳预算的报告数据来看,海洋于2022年吸收29亿吨碳,与全球土地吸收的34亿吨规模相当。相较于昂贵的土地,增进海洋吸收碳的能力,必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