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芯片公司诞生!市值21万亿,顶3个台积电,它凭啥能赢?
不论是智能手机、电脑,亦或者是电冰箱、电视,都需要芯片进行驱动,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大脑”“心脏”。
随着全球芯片应用场景不断增多,芯片市场迎来繁荣,竞争愈发激烈,全球最大芯片公司应运而生。
它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市值高达21万亿元人民币成功登顶,是台积电市值的三倍之多。
不论是英特尔、高通还是AMD,在它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多年前从硅谷走出的美籍华人黄仁勋,一步步创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便是英伟达,由黄仁勋一手创办。
鲜为人知的是,英伟达创立初期一度面临破产危机,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
那么黄仁勋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令英伟达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呢?
一、英伟达的创办
说到英伟达的成功,其创始人黄仁勋十分励志的成长经历以及创业经历便无法避而不谈。
作为英伟达这艘商业巨轮的舵手,正是凭借黄仁勋的敏锐商业感知,令英伟达赶上时代发展的风口,取得如今的辉煌成绩。
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的台南市,其父亲与母亲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生起点相比较普通人来说要更高。
黄仁勋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工作十分繁忙。
而黄仁勋的母亲则是一名人民教师,母亲前卫的教育理念,是促使黄仁勋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黄仁勋九岁的时候,父母便将他送到美国进行学习,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只能居住在较为便宜的寄宿学校之中。
但生活的贫穷并没有打击到黄仁勋的自信心,反倒是令其愈发发奋图强,在学校中学习成绩始终位列前茅。
而彼时正处于电子计算机起步阶段,黄仁勋对于计算机产生强烈的好奇。
他在1983年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并在1990年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之后的黄仁勋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先后在AMD以及LSI Logic公司内从事芯片工程师工作。
也正是在工作过程中,他结识了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
三人对于芯片均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认为PC图像芯片大有可为。
但该观念在彼时的美国芯片市场并未引起重视,三人认为这是一个宝贵的商机。
于是在1993年,黄仁勋与两位好友正式成为合伙人,创办了英伟达,黄仁勋的商业帝国版图正式拉开序幕。
英伟达创业之初只有四万美金的启动资金,三人便是用这四万美金,研发出英伟达的首款3D图形芯片产品。
英伟达创业初期难以找到愿意与英伟达进行合作的伙伴,彼时业界对于图形芯片并不看好,英伟达的首款产品遭遇碰壁。
甚至后续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伟达距离破产只有30天。
但就是在最后的时间内,黄仁勋找到了愿意与他合作的商业伙伴,令英伟达的发展重回正轨。
那么英伟达是如何从竞争激烈的芯片市场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芯片企业的呢?
二、英伟达的崛起与繁荣
1994年,随着意大利半导体企业SGS- Thompson与英伟达达成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英伟达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次年,英伟达推出首款图形芯片产品NVIDIA NV1。
该芯片在当时的业内,无论是视频加速还是3D渲染都处于一流水准,一经问世便引发半导体芯片行业的热烈讨论。
NVIDIA NV1的高水准,令诸多投资公司看到了英伟达的发展潜力。
于是红杉资本与西瑞雅风险投资先后入股,成为英伟达的“天使投资人”,并且帮助其开展了首次融资。
后续英伟达发展愈发顺利,并在1997年推出了3D处理器RIVA 128,仅仅是出售前四个月销售量便高达百万台,收获巨大成功。
芯片生产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项目,英伟达主要负责芯片的设计,但芯片生产、封装则是外包给其他企业。
这是因为芯片封装需要光刻机辅助,并搭建生产线,投资较高且工序繁琐。
英伟达芯片设计的成功,吸引台积电的注意。
黄仁勋从中牵线搭桥,令英伟达与台积电在1998年达成盟友合作关系,开启了数十年的合作之旅。
在此后英伟达开始布局产品网络,在2006年推出GPU架构“CUDA”,并在之后推出超级计算机,对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2008年英伟达向手机芯片领域进行跨界,开始推出旗下的平板产品、触控笔等。
2012年英伟达发展理念再度迎来转变,开始向人工智能方面转型。
英伟达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十分看好,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十分“另类”。
但凭借黄仁勋独特的商业嗅觉,其后续推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随着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火爆而大放异彩。
2021年,元宇宙概念兴起,英伟达开始搭建AI生态网络,为全球各领域的AI系统搭建提供硬件支持。
这使得英伟达大获成功,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
在今年的6月份,英伟达股价涨幅3.5%,市值高达3.3335万亿美金,超过苹果公司与微软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此后英伟达的市值多次波动,进入9月份以来再度迎来增长,凭借高达21万亿人民币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
而对于黄仁勋本人来说,其资产总值也高达千亿美金以上,成为全球最有钱的富豪之一,全球首富或将是黄仁勋未来努力的目标。
英伟达的成功,与AI产业的繁荣有着直接联系。
芯片订单的暴涨促使英伟达股价迎来上涨,但与此同时也对于英伟达的供应链提出挑战。
作为如今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企业,英伟达未来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呢?
三、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展望
英伟达目前的市值是台积电的三倍,二者自从达成合作关系以来便共同发展,成为全球芯片市场中的两家“巨无霸”企业。
尽管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合作是互利共赢,但二者未来合作同样面临挑战。
黄仁勋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芯片仍旧供不应求。
为避免供应链紧张局面的出现,英伟达或将扩大供应链,与其他芯片制造企业达成合作。
黄仁勋之所以想要扩大供应链,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因素考量。
其一便是台积电近年来并不算顺遂的发展之路,或将成为英伟达再创辉煌的阻碍。
相较于英伟达随着AI芯片的发展迎来繁荣,台积电则显得有些挣扎。
先是受到美国芯片限令影响,损失华为等重要合作伙伴。
又是赴美建厂受挫,芯片产能下滑,美国承诺的政府补贴也并未如期兑现。
而且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水电资源价格,导致芯片制造成本迎来上涨。
台积电为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只能采取涨价的方式来稳定市场,涨价行为可能会导致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合作出现裂痕。
英伟达担忧单纯依靠台积电无法满足未来英伟达不断增长的市场订单需求,因此想要扩大供应链,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英伟达扩大供应链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效仿苹果公司,获得供应链议价主动权,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英伟达的未来长期发展。
其中像是韩国的三星、美国美光等企业,都成为英伟达合作的备选方案。
尽管英伟达想要扩大供应链网络,但并不意味着与台积电终止合作。
毕竟除了台积电,没有其他企业短时间内能够满足英伟达需求的庞大产量。
但对于台积电的未来发展来说,也需要对于发展路线进行重新规划,避免丧失掉英伟达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
结语
英伟达凭借创始人黄仁勋敏锐的商业嗅觉,自从创立以来产值不断提升。
今年9月份其市值再度迎来增长,市值高达21万亿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市值是台积电的三倍,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AI芯片的火爆,是促使英伟达成功的主要原因,而随着AI芯片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英伟达迫切需要扩张供应链。
台积电近年来遭遇发展窘境,未来或将难以满足英伟达生产需求,在英伟达供应链中的地位将迎来下滑。
英伟达的成功对于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带来启示,唯有坚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掌握不可代替的核心竞争技术,坚定企业理念,才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