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二代江豚 微笑天使满百日

人工繁殖的第二代长江江豚F9C活泼好动。(取自新浪微博@中国新闻社)

2017年时大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迁地保护,图为工作人员对江豚进行体检。(新华社资料照片)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上首座用半自然水域,重点保护白鳍豚、长江江豚等易地养护的基地。(中新社)

长江江豚仅剩千余头濒临灭绝,图为水生馆里的江豚。(CFP)

6月11日,一头长江江豚出生了,日前刚满100天。代号F9C的雌性小江豚的诞生别具意义,因为牠是人工环境中出生并成活的第4头长江江豚,也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标志着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F9C出生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𬶨豚馆,21日满100天。F9C的妈妈福久今年11岁,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中科院水生所白𬶨豚馆。爸爸淘淘,今年14岁,2005年7月在中科院水生所白𬶨豚馆出生,是世界上第一头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

「长江的微笑」极度濒危

陆媒报导,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郑劲松表示,淘淘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白𬶨豚馆,科研人员通过实施系列繁殖辅助技术,保障淘淘繁殖行为正常进行。2018年夏季,淘淘与福久成功交配。2019年6月11日,F9C降生。

郑劲松透露,度过母幼关系建立、摄乳两个关键期后,F9C目前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他表示,F9C出生并健康成长证明人类有能力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殖江豚下一代。

中科院水生所历经40多年努力,在人工环境中长江江豚的饲养与繁育方面建立包括饲养设施设计、常见疾病防控、妊娠诊断监测、新生幼豚护理等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已成功繁育3头第一代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大陆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极度濒危。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指出,不能指望通过人工繁育方式挽救长江江豚。人工繁殖饲养最重要的价值是借此深入了解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生物声学、营养学等特征,助力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同时推进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多学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大陆挽救长江江豚,除了人工繁育,还进行易地养护。位在安徽省的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

半自然喂养保护野性

陆媒报导,在安徽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里,人工围养11头野生江豚。这里最大的一头江豚有20多岁,牙齿都掉了,最幼小的江豚宝宝是去年5月才出生,至今还天天黏着江豚妈妈。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张西斌表示,保护区于2001年在铜陵江段活捕4头长江江豚迁至这1600公尺长的半自然夹江水域「圈养」后,成功繁育7头江豚,种群数量增加到11头。

为了保护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区采半自然喂养,每天人工投放食物4次,同时,每年还会投放大量鱼苗,让牠们自然捕食。

目前保护区科研人员重点工作之一是研究长江江豚的族谱,避免近亲繁殖。未来保护方向是扩大繁殖群体,待长江生态环境变好后,将夹江中的江豚放归到长江中,让江豚回归家园。

长江铜陵段是白𬶨豚和长江江豚栖息的黄金水域,鱼种和资源量较丰富,水域环境良好。最新资料显示,保护区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长期稳定在60头左右,多年以来考察证实,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长江江豚分布密度较大的江段。今年年初,在长江铜陵段,有市民发现超过十头野生江豚在江面戏水,并用手机记录下画面。

小灵通 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大陆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在长江流域生活了2500万年,长着一张萌萌的笑脸,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极可能是长江流域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和食物链顶端物种。2017年5月9日,江豚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2018年7月24日,大陆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江豚仅剩约1012头,状况极度濒危。(王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