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百岁人瑞已超过5千人 民团吁:别让长者成「三等公民」

▲台湾将迈入超高龄化社会。(示意图/取自123RF)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根据国发会推估,2025年台湾将成为「超高龄社会」。社家署每年公布「百岁人瑞统计」中,最新数据全台已超过5千人是一百岁以上的长者。社家署说,单看数字增长,近10年百岁人瑞成长速度相对稍快,可能与3原因有关;老人福利联盟认为,面对超高龄社会,要改变一到65岁退休,就变成等吃、等睡、等死「三等公民」的思考。

社家署副署长周道君提到,国家是往高龄化社会演进,大致上体现的数据方向是一致的,而单纯以数字解读,近10年百岁人瑞数量,成长速度确实相较先前稍快。他认为,这部分和卫生条件或是医疗水准愈来愈高有关,整体社会因应高龄,对于长辈的营养或养生活动众多,因此即便是高龄,平均健康情况仍比前一个世代、甚至前两个世代都好一些。

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秘书长张淑卿认为,台湾整体人口群已经是快速老化的情况,现阶段是婴儿潮世代的大量老化,加上健保制度和医疗准备的周全,对于健康也更有维护。她表示,老老人也就会愈来愈多,但这之中还是有城乡落差。只是,面对超高龄社会,必须留意3大议题。

张淑卿说,第一是不能再以「悬崖式思考」认定65岁就会是受助对象,现今的社会型态,65岁仍可能是健康族群,或许还可以再就业、从事社会生产,「不会像过去65岁就等着被让博爱座、等着被照顾」。她提到,这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要改变的。

张淑卿表示,高龄人才运用部分,就必须重新盘点法规,过去对于长者的印象相对负向,可能是弱势、拐杖、银发等标签,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持续在社会活跃的一环。

张淑卿认为,在法定退休年龄中,会让社会认为「65岁你就该退休了」,但还是很健康的状态下,假设活到100岁,还有35年的时间,就只能变成「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吗?她建议,应重新思考高龄者其实有多元的发展机会,生产老化的概念是整体国家的一部分,必须从这里构想长者的发展舞台,从权益平等、保障的立场,打破年龄界限,往共融的方向迈进,让高龄者在人才运用达到独立自主,降低对专业服务的依赖。

年轻世代面对超高龄社会也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张淑卿说,在10年前,大部分的年轻人可能还有机会三代同堂,与高龄者有相处机会,但如今相对少的状态下,可从教育体系和环境着手。她表示,前阵子博爱座的讨论中会观察到,年轻族群和长辈的沟通模式、思维不一样,容易产生世代冲突,造成彼此歧视。

张淑卿说明,年龄歧视不仅仅针对长者,也有歧视年轻人的情况。她提到,在教育的融合下,盼能让彼此更了解各个世代的发展现况,因为长者大多对于年轻网路世界的不认识、年轻族群与长者间也没有更深入的互动,也产生「代沟」。

张淑卿提到,对于老幼共融、或是青银共融都是具体而有持续性的建构,提升彼此对于社会环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