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死亡者55%在确诊后5天内不治 苏益仁:防疫与医疗体系都有问题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旧严峻,中央疫情指挥中心22日公布本土病例数新增7万9441例,其中逾3万例在双北市。台北市为了纾解爆量的急诊人潮,将防疫急门诊的医院数从12家增加至22家,快筛阳性的民众借由挂号、看诊、拿药、PCR的一条龙服务,快速获得医疗协助。(黄世麒摄)

今年以来台湾本土疫情死亡统计

本土新冠疫情进入高原期,疫情指挥中心公布,昨天本土确诊有79441例,中重症增加256例再创新高,死亡则增53例。今年以来,染疫死亡累计已有543人,55%都是确诊后5天内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后才被确诊。前疾管局局长苏益仁表示,确诊与死亡的时间这么近,显示防疫体系和医疗体系都有问题。

台湾本土确诊人数在5月18日突破8万后,在19日达到9万331人,之后连3天下降,本报整理指挥中心公布4月1日至5月22日「经审查判定死因与新冠肺炎有关」的543例死亡个案,有100人确诊日期与死亡日期同一天,占18%;确诊隔天死亡有77人,占14%;确诊后3至5天内死亡有123人,占23%。也就是说,这波疫情高达55%,都是确诊5天内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后才确诊,仅36%是确诊超过5天后过世。

专家质疑延迟诊断 没给药 医疗不足

苏益仁表示,在医疗量能充裕的正常照顾下,死亡会发生在确诊后第2到第3周,但若有不小比例的确诊与死亡时间靠近,这就反映防疫体系和医疗体系都有问题,「发病后无法赶快确诊,是防疫体系出问题;确诊后很快就死亡,是医疗体系有问题。」

苏益仁指出,确诊后快速死亡,最可能情况是确诊后接受医疗太慢,目前多数民众发病后,从判定确诊、拿到药物时间都拖很长,口服抗病毒药物在3天内使用效果最好,超过5天就无效,等愈久,转重症比率就会愈高;尤其65岁以上等重症高风险群,愈早给药愈好,最好是1至3天内,药有即时给,就能减少7、8成的轻症变重症。

为何快速死亡比例这么高?苏益仁指出,「延迟诊断」、「没有给药」、「医疗量能不足」都是可能原因。他建议快筛阳应立即上路,且针对高风险者,应在筛检站快筛阳就直接给药,等于从症状出现到给药缩短到1天内。

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指出,Omicron的特性,并非1到2天内就会死亡,如果病患在24小时内死亡,不排除是猝死,且多数都是病患本身有心脏相关疾病,因此可先排除,但在确诊后2至7天内死亡,就表示诊断有延误,未能及早投药,这也是医疗量能是否崩溃的重要指标,确诊后2至7天内,必须尽力把死亡率压到0以下。

本周起 全民适用快筛阳即确诊

防疫指挥官陈时中昨坦言,这波Omicron死亡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不认为与投药太慢有关」。他表示,口服抗病毒药物的适应症是属于轻、中症,且不必用氧气的病患,若患者一开始就是重症,医院评估是中重症以上,已不属于口服投药对象,会给予瑞德西韦等治疗。

不过,陈时中也宣布,指挥中心已召开专家会议,最快本周起,全民适用「快筛阳即确诊」制度,凡是感染新冠轻度至中度,且未使用氧气,发病5天内,12岁以上且体重40公斤以上病患,经医师确认后,可使用Paxlovid,无法使用Paxlovid的病患才建议使用莫纳皮拉韦,使用者应年满18岁。

新北吁中央麦搁拖 赶快做决策

新北市长侯友宜听闻后表示,「只要中央愿意,我们都做得到,为什么不及早做?」他一直搞不懂,先前中央回应表示,因为人权、伪阳性等问题,不能放宽「快筛阳视同确诊」,因此他还是一句话,呼吁中央「麦搁拖」,赶快做决策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