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近”享优质医疗资源——咸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观察

“真是太好了,以后复诊不用再往武汉跑了!”近日,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过渡院区)门诊,市民聂婆婆带着孙女前来看病。聂婆婆的孙女患有脑神经疾病,以前常要去武汉找同济医院的专家诊治,如今随着“同济医院咸宁医院”正式运行,祖孙俩无需再频繁奔波。

咸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咸宁医院”,简称“同济医院咸宁医院”。2023年7月,咸宁与宜昌、襄阳同时获批湖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全国第五批)。从今年4月开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孵化期暂时依托咸宁市中心医院运行近半年时间,社会反响良好。

家门口的国家级“医”靠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大民生举措。”同济医院咸宁医院院长王海灏介绍,在咸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上省会城市武汉集中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形成覆盖全省并辐射周边的高水平医疗资源布局。

据了解,该项目由同济医院与咸宁市政府合作共建,同济医院为输出医院,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医院。项目定位为以心内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等六大专科为重点,以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和创伤救治体系为特色的“强专科,小综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因咸宁及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给区域患者带来诸多不利。2022年,在咸宁市、黄石市、荆州市、鄂州市、黄冈市等地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其死亡率在居民疾病死因构成比中超过45%。

在咸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的“医”靠,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重大疾病不用四处奔波

“同济医院2011年托管市中心医院至今,本来就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具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市中心医院院长双重身份的郭东生介绍,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孵化期间,市中心医院抽调了专人参与项目建设,在同济医院的管理下进行“六大专科”及创伤急救为重点的学科培育孵化。

4月8日,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海灏、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洪杰、急诊重症科副主任医师王俊帅,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常驻专家身份正式入驻咸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门诊服务、住院手术、病例讨论、新技术平移、教学查房及人才培养等医疗及教学工作。

“如果不是咸宁本地能做这个手术,我们可能就放弃治疗了……”患有严重脑肿瘤的周先生说到同济的专家时感激不已。他之前辗转于武汉多家医院,要么建议转院治疗,要么被告知费用巨大,直到听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运营,并且有同济专家入驻,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返咸治疗”。

记者了解到,这个手术的难度极高,属于神经外科最高级别的手术。在同济专家的带领下和市中心医院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整整花了9个小时,成功取出了小孩拳头般大小的肿瘤,让年纪轻轻的周先生告别了视力下降、体力不支的痛苦。

据统计,同济医院已派出17名专家,长驻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等6个重点专科和相关支撑学科,累计指导开展高精尖手术100余台次。

区域医疗高地呼之欲出

大师讲坛、神经肿瘤专场、神经内镜专场、护理专场、显微外科培训……8月30日至31日,市中心医院协办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系列学术活动,吸引省内外神经外科教授专家汇聚咸宁,就神经外科疑难问题、新技术发展应用开展学术交流,现场分享治疗病例、探讨手术技术。

“我们在网上看到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疾病规范化管理‘五大中心’建设都通过了国家级认证,现在又有同济专家力量的加持,让人很放心。”来自黄石的杨女士丈夫患有心血管疾病,前不久他们慕名而来,已经听取专家的建议正在积极治疗。

一批批同济医院专家陆续常态化入驻市中心医院,一场场学术交流活动火热进行,一个个科研项目顺利开展,一项项顶尖医疗技术应用到临床……一幅以同济咸宁医院为龙头,“立足鄂东南地区、辐射湘赣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蓝图已初步呈现。

如今,首批入驻专家王海灏已被市政府聘任为同济医院咸宁医院院长,肩负起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头人的重任。同济医院咸宁医院院区建设工作正在梓山湖如火如荼开展,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主体封顶,明年年底可以正式投入运营。

“咸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是单纯地建成一家新的医院,而是要建成有医疗、科研特色,有辐射能力的医疗高地。”王海灏表示,将以同济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支撑,有针对性地补短扶强,实现品牌、资源、平台、人才、技术“五大平移”,力求实现同质化一体化发展。

(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汪姣慧  沈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