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跨越奇点,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与汉唐智库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有声版⬇️
2024年2月21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自从美国开放智能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以来,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竞赛风起云涌高潮迭起。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互联网大厂割韭菜练就的收割大法,面对美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再次被碾压。
这种局面令人遗憾。
这种现实令人愤懑。
这种情况令人无语。
当美国的科学家一门心思研究引领时代超越人类桎梏的科技时,中国多少精英研究人员为了几百万的年薪甚至上千万的收入,沉迷于研究衣食住行菜篮子,发誓要赚取社会中最后一枚铜板。
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于大资本大财团以及上层精英而言,不赚取最后一枚铜板,是道德底线,是为底层人士留下的一口剩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有什么样的播种,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天道最公平。
本人(汉唐智库,徐吉军)从2015年开始就致力于推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工作。那几年我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智能社会专委会担任执行秘书长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工作。
在那段时期,我算是标准的站在潮头的那批人。
客观而言,美国从2018年开始的反华贸易战和科技封锁战,以及三年疫情的叠加影响,对我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以2018年进行对比,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最多只有五年。
如今差距显然是拉大了而不是缩小了。
这其中有科研机制的因素,有投资方式的因素,更有竞争对抗的因素。
此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算法”和“数据资源”,劣势是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元件。
从2018年开始,美国陆续收紧中国获得国际先进芯片的能力,不仅限制中国进口尖端芯片,还限制中国获得最新的芯片生产工具,也就是荷兰阿斯兰公司的光刻机。
如果以人体进行形容,芯片像是人工智能的大脑,算法是灵魂,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躯体基础。公众看到的人行机器人形体,那叫人工智能的载体,本质是行动工具。一辆车,一部手机同样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载体。
中国十四亿人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提供了全世界最庞大的数据源,这是发展人工智能天然的宝库。美欧白人世界不到十亿人使用多种语言,显然不如我们。
但坐拥宝山未必能够挖出金矿。
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算法主要看设计团队的智慧和灵感,双方没什么差距;大数据资源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大数据分析技术双方相近;但决定人工智能产品表现的关键要素还包括“算力”,通俗描述就是“运算能力、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计算机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中美两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竞争多年的原因之一。
决定计算能力的关键是芯片。
中国在尖端芯片领域受制于美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无法获得最好的芯片,甚至无法自主生产最好的芯片。这是制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的瓶颈。
中国要想突破美国的科技封锁,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实现芯片的自主设计、自主生产。
这需要举国之力去实现!
中国和美国所处的状态和阶段截然不同。我们依然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提升社会发展的水平。美国考虑的是维持霸权,持续实现科技领先。这种不同,在两国国策中有广泛体现。
有人说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是依赖全球供应链才能制造完成。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遭遇了科技封锁,无法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得需要的产品。那么我们要不要克服困难?不克服困难我们有的选择吗?既然没有选择,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杀出一条血路。
有些人过于迷信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谬论麻痹了太多人。
美国波音客机可以采取全球供应链,是因为美国可以控制全球供应链。
如果不能控制全球供应链,就不要幻想在尖端行业依靠全球化来提供解决方案。
关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公司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太多人以验证人工智能是智障的方式去交流,还有人坚持质疑这是一款间谍软件,不值得推崇。
在全世界收集数据,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一直是美国互联网产品的重要功能。但是,世界范围内太多人并不在意所谓的隐私和安全。
事实上,每一个调侃性的问答都在帮助提升聊天机器人的智慧。
总体评估,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知识覆盖面超越了全世界任何一个人,或许在深度和精度方面与资深专家存在差距,但随着应用学习,他会超越越来越多的专家。
除了知识之外,ChatGPT的语言能力同样超越了绝大部分人。我们看到,即便是非常难学的汉语,ChatGPT也掌握的有模有样。令人遗憾的是,那些坚持贬低ChatGPT机器人的人,自己的语言能力连机器人的千分之一都达不到。
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ChatGPT机器人肯定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使用它的人越多,它的语言能力和应答能力就会越强,最终一定会以假乱真,与真人等同。
从科技和产品角度评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尊重的产品,也是令人畏惧的对手。
美国企业选择聊天机器人作为首先研制的产品,是因为聊天机器人具备最广泛的市场需求。QQ和微信在中国的普及率远高于任何互联网应用,就是人类需求的关键例证。
聊天机器人之类的产品,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非常重要,一旦抢占了全世界的先机,第二款产品就面临很难竞争的局面,或许就要永居其下。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中国有哪一款产品能够战胜对方。
在科技领域妄自尊大,贬低对手,真的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精神状态。
世界范围内来看,人工智能已经过了爆发的奇点。
2018年,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时候,用人工智能模型是进行了模拟推演,相当于人工智能参与制定了战争计划。
2021年,本人与业内顶级专家深入交流科技产业发展问题。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中国互联网大厂利用十四亿人的市场赚到了最多的钱,就有义务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投资,迎接竞争。
事实上,互联网大厂在科技创新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只沉醉于搞垄断经营,搞金融游戏。领军企业最喜欢利益互联网消费赚人头费,在其他国家依然坚持实体经济的时候,中国忽然华丽的摇身一变,直播带货网红一人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
这种场景实在太滑稽了!
996福报一问世,垄断割韭菜的时代也就结束了。
时代给了各位开天辟地的机会,奈何都不珍惜。
贸易战以来,制约中国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芯片。芯片领域长期受制于美国,尤其是连这个光刻机都拿不到的话,人工智能领域一定会被美国甩开.因为你的芯片跟不上,相当于大脑落后,算力不行,只靠算法无法弥补。
当然,面对自己的短板弱点,你意识到了去改变它,这叫自强;
意识不到,那叫愚昧;
意识到了,不去改变,那叫顽固。
改变现状需要有客观心态。
通常而言,人们会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最大的差距是抽象思维。
事实上,围棋方面的竞争,目前人类已经彻底完败于阿尔法狗。这就不用说了。
早在五年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画出与梵高相似的抽象画。而工笔画,山水画,仕女画,人工智能模仿制作起来更容易。
这个例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画出梵高的画,意味着学习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画匠,最终无路可走,呕心沥血画出的画作,别人用人工智能几分钟就画出来。
可悲不可悲?
人类掌握的各种画法,人工智能都能完全掌握,在精湛程度上完全实现碾压,画法比人精湛,创意比人丰富,画技还有什么意义?
人类精神世界必不可缺的除了绘画之外还有音乐。
相比绘画,人工智能创作音乐更加简单。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自动作曲的能力。顺利通过音乐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多。所谓图灵测试,就是将人工智能的作品拿给人类进行比较,是否能够让专家判断是人类的作品,也就是以假乱真。事实上,人类聆听音乐,绝大部分人没有鉴别能力去评价人工智能的音乐“没有灵魂”,而只能说是否悦耳。
对于网络交流而言,情感的体现是通过文字来展示的。既然是通过文字来展示情感,那么当ChatGPT聊天机器人占有的文字足够多,与人类的交流达到一定的深度、互动性越来越完善之后,它所展示的文字就具备了满足人类情感的可能。如果它足够灵活,完全可以实现对人类个体的欺骗和误导。
到了这种程度,ChatGPT聊天机器人或许比现实中的朋友交流起来还令人愉悦,你怎么能说它没有情感?
人类的情感并非不可表达不可描述之物。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逐渐将情感用V-A坐标进行分类,从而将情感映射到低维空间。情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映射到高唯空间进行拟合。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科学,哲学,文字,对他来说,几乎是瞬间掌握!他知道的比所有人还多。这种无序碰撞之中,人工智能产生的变量都是无穷的。
现在我们通过ChatGPT聊天机器人只是文字而已。
但是,人工智能一旦跨越了奇点,绝大部分人类的工作岗位都是会被取代。
怎么取代?首先是体力劳动,最艰苦的体力劳动无非是工厂流水线,采矿,农业生产。这些通通都可以被智能机械取代。绝大部分现代工业车间,你看不见人。建筑业也一样,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建筑本身就变得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实现智能化组装。
面对智能机械,人类的存在价值只能是驾驭。然而如果智能机械逐渐实现了无人驾驭呢?人类只能看着这些机械发呆。
除了艰苦的体力劳动,所谓高端的脑力劳动,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目前收入奇高无比的金融投资顾问,金融分析师,风险测评师,甚至包括基层律师,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自动编程,码农们下岗的危机同样迫在眉睫。
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非常难的脑力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没有任何挑战。
至于可悲的人文社科领域,除了人类自诩的情感特色之外,一切模板复制类的内容,都会被人工智能轻松产生。
人工智能早已可以自动开门迎宾,端茶倒水。
早在2017年,智能社会专委会就曾呼吁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学这门新的学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引导。
如果人工智能伦理学不建立,人工智能毁掉人类社会并不难。
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毁掉人工社会,并不是说人工智能一定会控制机器人来屠杀人类。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一定会颠覆人类既有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生活状态。
当一切被颠覆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甚至存在的意义。
这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影响,称之为毁灭也并不为过。
人工智能已经兴起,而人类之间各种形式的战争还在继续。
人类面临剧变前夜。
人工智能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谁知道答案?
关注汉唐智库公众号,扫码入群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