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明知道侯尚东就是内鬼,张伯仲为什么最后才戳穿?
在《人民警察》最新的剧情中,侯尚东坠楼身亡,张伯仲上演了王者归来的大戏。果然,一切不过是张伯仲刻意营造的假象。
在侯尚东死前,张伯仲杀回了伯仲集团。
彼时的伯仲集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侯尚东的亲信,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爷、三孙子,只要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能在伯仲集团谋得一份工作、分上一份蛋糕。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担任执行总裁的日子里,侯尚东清除张伯仲旧部、不断提拔亲信,在关键岗位上安插自己人。这一番操作过后,公司上下鸡飞狗跳、广大职工人心惶惶。
眼看着伯仲集团股价下跌、亏损加剧,张伯仲不得不上演了返场大戏。随着他真神归位,侯尚东瞬间就被清扫出门。在伯仲集团生死攸关之际,张伯仲站在了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事实上,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侯尚东都不是企业接班人的合适人选。
在东州的地界上,伯仲集团与震东集团既是同行、又是冤家,何况,两家的老板之间还颇有渊源。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张伯仲接二连三地遭遇丑闻,而梁震则是全面出击、处处飘红。这过于刺眼的对比,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所有人闭着眼睛都能看见侯尚东脸上写的“内鬼”两字,但是见惯世面、阅人无数的张伯仲又怎么会身在局中、浑然不知呢?
答案很简单,侯尚东的所作所为都是张伯仲姑息养奸的结果。
在张伯仲重回集团后,他拿到了侯尚东涉嫌职务侵占的证据。然后,他就找到了警方,把这一切交给了赵海洋。侯尚东前脚被开,后脚就被张伯仲实名举报,这样的无缝衔接,显而易见是他早就暗中策划好了一切。
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侯尚东这样的小鬼,注定逃不过钟馗的法眼。从一开始,张伯仲就知道自己的身边有内鬼,他也基本确定了内鬼就是侯尚东,但是,他对于侯尚东却是一忍再忍、默许纵容。
张伯仲之所以不对侯尚东出手,是因为有梁震的前车之鉴。
在发家之前,梁震曾经是张伯仲的司机和助理。他既有能力、又善交际,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张伯仲倚重的左膀右臂。
张伯仲对梁震信任有加,梁震对张伯仲却是欺上瞒下。为了能够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梁震背着张伯仲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最终被张董事长发现。于是,梁震被逐出伯仲集团。数年之后,他在刘广胜等人的支持下,下海经商、做大做强,最终成为了伯仲集团的最大对手。
张伯仲付出了信任,养出的却是敌人。这强烈的心理落差,让人无法接受。正是有了梁震的教训,张伯仲才明白了打狼不死、反遭狼咬的道理。
因此,当侯尚东变成了另一个梁震,张伯仲才会视而不见、不动声色。他装作被蒙在鼓里的假象,侯尚东越是欺骗、越是贪婪,张伯仲就是越是装傻、越是纵容。
张伯仲明白,相较于一言不合、直接翻脸的棒杀,温水煮青蛙式的捧杀才最具有欺骗性和杀伤力。
以前的梁震,刚刚闯了小祸、翻了小错,张伯仲就大动干戈、直接开除,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如今的侯秘书,刚刚开始到处伸手、上下揩油,张伯仲自然不会轻易出手。他不但不怀疑他,反而是祭出了捧杀的绝技——对于侯秘书,他权力下放、言听计从,不断催生他的贪念和欲望。
从前偷针,如今偷金。对于侯尚东吃拿卡要的小事,他从不计较;侯秘书自然是变本加厉,大肆侵占。终于,侯尚东犯下了累累的罪行,张伯仲这才火速出场、直接举报,借助他人的手彻底锤死。
张伯仲这一手操作的丝滑程度,让人不禁想起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在春秋初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十分不得母亲武姜的欢心,老妈就希望帮助小儿子共叔段登上国君之位。于是,在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动不动就是建筑物超高、办公面积超标、修建的城池超出规定、出行的礼仪不合规矩等等。
对于大臣们的上疏,郑庄公始终是一副老大哥的态度——那是我弟弟!他还是个孩子!我乐意惯着他!久而久之,共叔段就更加地狂。终于,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起兵造反、谋朝篡位,郑庄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弟弟的叛乱平定了。
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乍一看,这是小弟贪心不足、大哥被迫还手的故事;但是,细品之后我们才会发现郑庄公的心机和腹黑。
郑庄公对于母亲和弟弟的心思很清楚。所以,对于弟弟的小错,他故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纵容、姑息养奸,终于等到了弟弟造反,这下杀弟弟就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回到剧中,张伯仲对于侯尚东,同样的剧情、同样的战术,他之所以对侯尚东不出手,就是等着他自己跳出来。在前戏做足、铺垫完成之后,他甚至通过殴打侯尚东的方式,让他彻底恨上自己、快速完成黑化。
这一幕,与郑伯克段于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郑庄公在捧杀弟弟之前,曾说过一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如今,往事越千年,张伯仲对侯尚东,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捧杀术的技巧、厚黑学的精髓,张伯仲算是学到了、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