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教育绘本《发现》新书发表 作者写绘威权体制封藏伤痕

国家人权博物馆与蔚蓝文化出版社合作出版人权教育绘本《发现》,今(7)日于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举行新书发表会。(国家人权博物馆提供)

国家人权博物馆与蔚蓝文化出版社合作出版人权教育绘本《发现》,今(7)日于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举行新书发表会。《发现》为人权博物馆「画话:一座岛屿的故事」人权教育绘本工作坊第三届首奖作品,以台湾戒严时期为基础,勾勒一段属于集体与个人土地记忆的故事,并邀请作者陈威谚分享成书历程。

国家人权博物馆长洪世芳、蔚蓝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廖志墭、作者陈威谚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陈钦生、简中生前辈等贵宾出席与会。

洪世芳指出,台湾今日的人权成果并非理所当然,透过绘本《发现》,从没有人发现、怕发现,到大家都发现,一路至今充满许多辛酸血泪。人权馆自2018年正式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透过各种艺文形式来推广人权价值,结合文学、艺术、电影等多元面向,打开与社会更多的对话。

洪世芳表示,《发现》作者陈威谚将过往威权对于人权的侵害,以简单的图文呈现真实的历史。他期许大家能不再漠视不合理的发生,借由对人权议题的思辨、讨论,深化社会对于台湾人权发展脉络和价值的理解。

蔚蓝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廖志墭以今日午后大雨为喻,强调过去许多被尘封的威权历史总有一天会被揭露,如同绘本所述,风来了、雨来了,真相终将被看见。

作者陈威谚分享创作构思和历程,《发现》最初是元素出发,透过鱼缸、车子、雕像,隐喻失去时空、失去人身自由,以及发送到每户人家的监视。他在简短的文字里藏了很多情绪,用图像衬托出文字所没提到的更多细节,文字在页面中不断碰撞,营造回荡的感觉。

陈威谚说,借由虚实交错、多处埋藏隐喻的图像,营造似假还真的氛围,将复杂的人权议题转化成适合跨年龄阅读的作品,试图触发更多的对话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