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影评:周秉义前脚走,郝冬梅后脚改嫁,这是为什么?

今天恰好是三八妇女节,在这里隐者祝所有的女性读者节日快乐。人世间迎来了大结局,许多观众意犹未尽,特别是对郝冬梅的改嫁表示不理解,为啥周秉义前脚走,郝冬梅马上就闪婚,这不应该啊!有读者问隐者怎么看这件事,隐者的态度非常鲜明:

郝冬梅改嫁的好!这是女性对抗传统文化压抑的最有利回击!

1、儒家文化的大毒瘤—从一而终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包括隐者本人。乍一听原著里面郝冬梅改嫁,还是在周秉义去世三个月后,隐者也觉得不可思议,颠覆三观,这还是那个善解人意的郝冬梅吗?这人还没凉透呢你就改嫁,这哪跟哪啊!

隐者静下来后,抛下传统文化引导我的偏见,觉得郝冬梅做的不合情,但合理。我们的疑惑和不解,只是我们不愿意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式不满,一种传统文化造成的条件反射——从一而终。

作为男性观众,第一反应想到的是背叛,这老婆就这么快被别人睡了?男人那,连死掉都放不下对女性的占有欲,这其实和古代的陪葬原理差不多。从一而终,就是男性强加给女性的道德强迫,快不快乐是你的事,但身子是我的。

2、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如果说从传统文化束缚的角度来看,郝冬梅改嫁,合理不合情,那么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使得郝冬梅改嫁显得既合情又合理。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在郝冬梅父母回归后就开始了,周秉义活的处处小心翼翼,隐忍包容,郝冬梅也一样,说话得时刻注意,又要经常做父母的工作,还要忍受周家那种敬而远之的无奈。

但周秉义和郝冬梅都是精神卫道者,他们明明不快乐,即使岁月静好的背后是随时爆发的火山口,他们依然坚持,努力维持,用赵本山小品的台词来说,生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咋说呢,凑合过呗。

有人批评周秉义在国外出轨后的坦白过于不要脸,但隐者看来,这恰恰是压抑许久的周秉义,一次疯狂的发泄。没有孩子,亲家二十年不来往,住在深宅大院的如履薄冰,太多太多的压抑,早就将那曾经出现过的火花给吹灭了,连点火星子都没有了。但作为读书人,传统的读书人,婚姻是神圣的,自己许下的诺言,含着泪也要把日子过下去。

郝冬梅同样压抑,周家不待见,父母不支持。老公永远是好好好是是是,这种感觉比骂她还难受,明明周秉义很压抑,却表现的那么通情达理,那么理性客观,都知道问题在哪,就是不说,这种感觉,对郝冬梅无异于牢笼。

3、中国人的爱情,负载的东西太多

若干年前,做手机的老罗讲过一件事,大多数中国人活反了。该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在学习,即使到了大学还要考研,毕业了要去大城市,要好工作,等到试婚年龄了,赶紧找个差不多的,匆匆结婚了。可是人到中年后,突然发现人生的许多乐趣从来都没有享受到,连一场像样的恋爱都没有谈过,于是,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又去选择出轨,找小三。

为什么国外的婚姻更纯粹一些,因为在恋爱的年纪,他们早已date千百回了,上学也没什么压力,一个个的都像情场浪子一样,在结婚后认真经营起家庭来。大白话来讲,玩够了。

而且国外的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非常简单,许多新婚夫妇回家后,父母竟然不知道他们已经结婚了。所以,即使是婚后,也是年轻人自己的世界,你爱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你也不用养老,你父母也没时间搭理你。但周秉义和郝冬梅不行,没孩子怎么了?在我们这里就是大逆不道,亲家不走动怎么了?连孩子和亲爹亲妈都不走动,我们这里不行。

所以,大多数国人的婚姻,都是没有爱情的,因为实在是没时间呵护爱情的小火苗,想过个二人世界,不是男方父母催,就是女方父母问,啥时候要孩子啊,可别玩了,再大点就生不了了。过年,若是异地恋就惨了,另一方就跟走穴似的,买礼品,去拜年,陪聊天,过年结束后又开始上班下班。

爱情,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大量时间两人在一起浪费着。中国人,有这条件的不多。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郝冬梅与周秉义,两个传统文化中的好人,将无爱的婚姻演绎的淋漓尽致,共同完成了婚姻神圣的卫道,直到一方死去。

小说最后,郝冬梅选择嫁给了一名华侨。因为一位发小告诉她,在国外的好处就是,活你自己的就好。你看,郝冬梅都那么大岁数了,依然畏惧这传统文化的人言可畏,但她又听从内心的真实想法,为自己活一次。改嫁,还要挑日子吗,必须等到三五年后,假装自己艰难的从悲伤中走出来才能得到理解?你若爱我,不是希望我过的开心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