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施明德 敢於不同的浪漫革命家

施明德那一辈,用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写历史。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他是四位总统任内的政治良心犯,三度闪过死刑。但终究没能度过这一次的生死难关。

去年十一月进医院做肝肿瘤手术前,施明德九月刚出新书「金马是引信,亦是诱饵?」,书的副题是「遥送习总书记一束橄榄枝」。临到生命末期,他还在忧国忧民。

施明德在书的序言写道,热情地要送出这束橄榄枝,不是因为害怕中国,而是因为战争真的无情,和平真的无价,「对中国人民,对台湾人民,对世人都是如此」。因此,他不仅关心两岸,还关心所有身受战乱之苦的人们。他离世前,脸书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去年十月十三日:「我是巴勒斯坦人,我哭泣。」

当天,记者接到他的电话,才讲两句,他真的在电话那头哭了出来。

当时,以哈战争刚发生六天,蔡总统与副总统赖清德表态「谴责恐怖主义」,被视为支持以色列。施明德却敢言人所不敢,为巴勒斯坦人而哭。他的发声,也让许多国人转而正视巴勒斯坦人的处境。

在二次大战中出生,饱受美军空袭,施明德曾在小金门担任砲兵观测官,后来却因反独裁被捕入狱。他是蒋中正、严家淦、蒋经国和李登辉四位总统任内的政治犯,两次被判处无期徒刑,累计坐牢近廿六年。在美丽岛事件后的逃亡时期,他甚至是人人闻之色变、电线杆上悬赏捉拿的「江洋大盗」。

这样异于台湾常人的人生,让他敢于不同。在民主反抗运动中死里逃生之后,他当过立委、民进党主席,差点当选立法院长,还被誉为「台湾的曼德拉」。更脍炙人口的是,他主张金马撤军、力倡朝野大和解,还是二○○六年红衫军「十月围城」的反贪腐运动总指挥。昨天,连当年被他发起运动反贪的对象陈水扁,都赞他是民主先知、一代枭雄。

他的一生,值得书写之处太多。若要总结,他更喜欢形容自己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和解的倡议者。对于两岸未来,他在新书最后写下:「愿中国人深思。愿台湾人有志气。」他相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唯一的路。在自己生命被拔掉维生系统之前,他更是早一步疾呼拔掉两岸最容易点燃战火的引信。

从威权走到民主,施明德早已潇洒走一回。作为台湾民主运动、美丽岛世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施明德逝去,真真代表那个时代重要篇章的终结。「永远的施主席」、「浪漫的革命家」,这些称号,都随施明德的离世,成为传奇。

典型已在夙昔,此后再无施明德。然而,那些未竟的理想,还待国人持续努力;这个国家,也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铮铮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