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里的富士山

冬季的富士山。(王鹤摄/本报资料照片)

一谈到富士山的形成,当然是火山喷发造成的;不过,有一则关于琵琶湖与富士山形成的传说,很有趣: 从前从前,诸神聚在一起决定在日本造一座最高的山。从滋贺县运土,在静冈县东部到中部造山,一个晚上就得完成,于是从傍晚开始搬土。

诸神挖土,在地面挖出个大洞,水流进来形成琵琶湖。

只差最后一次的搬土,就大功告成时,鸡啼,早晨来临,诸神失望之余,最后一篮子里的土没堆上去,因此,富士山顶是平平的,不是尖尖的,而漏出来的土在琵琶湖附近形成近江富士,就是现在的三上山。

这则传说,说明琵琶湖、富士山的相关地理位置,也符合日本多神的现象。

有关富士山最古的纪录是《常陆国风土记》(721年成立),写的是「福慈岳」。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诸如: 「不二山」或「不尽山」。

以下,大致依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几部日本古典文学,看看如何描述富士山,借以管窥富士山的情状以及变化。

A《万叶集》

日本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成立于8世纪,由大友家持编纂,全20卷,收录了多达4500首的和歌。令和年号即取自《万叶集》。和歌的作者自天皇、贵族以至于庶民的各阶层人士。

歌咏富士山的和歌有11首,最有名的是山部赤人。

大学时代已逝恩师原土洋教授上课时即介绍过山部赤人咏富士山的和歌:

自田子浦稍出海,

富士山顶白雪下。

田子浦是静冈的一个海湾名字,从那里稍微出海,就看到山顶下著白雪!

另一个咏富士山的歌人是高桥虫麻吕,共二首,第一首大意:

富士山顶的白雪啊,六月十五日就融化不见了;可是当晚雪又开始下了!

第二首大意:

富士山高,令人敬畏,连天上的白云也要绕道而行呀!

高桥虫麻吕在「枕词」(叙明作和歌的背景)里称富士山为「不尽山」。

其他作者歌咏的富士山,皆描述富士山仍在喷火。

可见《万叶集》时代,富士山仍在喷火,且山顶终年白雪几乎不融。而人们对富士山有一种敬畏之心,因此,才会感觉连白云都有所顾忌,不敢直闯,绕道而行。这种敬畏心,后来演变成信仰,将富士山神格化了。

B《古今和歌集》

西元905年由醍醐天皇下令编撰的《古今和歌集》成立,这是日本第一部由天皇下令编撰的。共有二十卷,收录1111首和歌,其体例影响后来的和歌集甚大。

歌咏富士山的有六首,作者皆不详,且全部集中在「恋歌」,举其中二例。

其一大意:

思恋心如骏河国,

富士山燃烧炽烈。

其二大意:

无论见或不见妳,

心如富士山喷火!

将思恋的火与富士山重叠歌咏。思恋的「思ひ」的「ひ」与火之意的「ひ」作双关语使用。

平安朝贵族谈情说爱,大抵以和歌传递情思,虽咏富士山,其实只是隐喻,这与《万叶集》纯粹咏自然的富士山,大异其趣。而恋歌的和歌有351首,以主题而言和歌数最多。由此亦可管窥当时贵族是多么重视恋爱呀!同时也透露了那时富士山常喷火的现象。

C《竹取物语》

大约九世纪末,作者不详、有传奇物宇始祖之称、《源氏物语》里也提到的《竹取物语》,女主角是来自天上的香具耶姬,她长得实在太漂亮了,最后连天皇都来向她求婚。

然而,她本非世间人,自不可能和也是凡人的天皇结婚。物语的最后一幕,香具耶姬送给天皇一封信和不死的药,交代要到骏河国的山顶上焚烧。

天皇悲伤,派人到山顶将信和药烧了。天皇率领许多武士上山,称那座山为「ふし(不死)の山」

《竹取物语》的最后一句:「相传其烟,现在依然升上云中」。意味着富士山仍在喷火。

富士市(静冈东部)比奈地方有流传着相具耶姬传说的「竹取冢」。

D《更级日记》

《更级日记》是菅原孝标之女(1008-1059)写的回忆录。从少女时期的东国生活开始写起,经以弥陀来迎之梦为依靠,到大叹无人来访的老残之身为止。

1020年秋天,日记里写道父亲在上总国(今千叶县)的任期结束,于上京(都)途中越过足柄山,进入骏河国(今静冈县)看到富士山。

作者如此描述:

富士山在骏河国。从我生长的上总国看得到山的西面。那座山的形状,真是世间少见。样子怪异的山,像是涂了鲜艳的青色耸立那儿,由于终年积雪不化,看来像似深紫色衣服上,穿著白色的中间衣服,从山顶稍微平坦处,冒烟上升。夕暮,看得到火燃烧着。

由上述可见,富士山的形状,在当时看来是特别的,终年积雪,处于喷火状态,但似乎不大,因此,傍晚才看得清楚。

E《伊势物语》

平安时代成立的,全1卷、编者不明,是日本最古的歌物语,共有125段。

《源氏物语》的「总角卷」提到「在五物语」,即在原氏第五子,指的是六歌仙之一的在原业平。写主角从元服至死亡为止的一代记,内容包含恋爱、亲子之爱、主从之爱、友情等的人际关系。

第九段「东下」写的是主角看到富士山的惊讶场面:

……行行复行行,来到骏河国。到了宇津山,我准备进入的道路有点阴暗,长春藤和枫树叶非常茂密,心想是否会遭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时,遇到一位修行者,他说:「你为什么要走这样的道路呢?」

我擡头一看是熟识的人。我写了一封信,托他带到京城的某人:

骏河宇津山边,

现实梦中不见君!

我看到富士山,虽然已经是五月底了,山顶上依然白雪飘落。

不辨季节富士山,

犹下如鹿斑白雪。

那座山,拿这里的山作比较,大约有二十座比叡山堆起来那么高大,而它的形状像盐山的样子。

从上述文章,可知初见富士山,对它的高大雄伟感到惊讶,山顶积雪也似乎终年可见。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山,古时日本交通、资讯传递皆不似今日方便、快速,因此,古文作者初见富士山,不免惊讶,甚至心生敬畏。

古书记载自公元781年以来富士山16次喷发,其中有10次介于平安时代的800年1083年间。对照上述古典作品的记述,应该是一致的。

现在的富士山,由于地球暖化,温度逐年高升,也有山顶积雪完全融化的时候;但如上述古文所述,那时积雪终年未完全消融。但也有如《伊势物语》所述部分融化,呈现「如鹿斑白雪」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