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恨老”已近疯狂!专家建议老人一起自杀,日本民众:太对

一说到老人集体自杀,大家都会感到匪夷所思。这种殉道式的做法在东方文化中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就在2021年,一位麻省理工和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在日本的一档电视节目中竟然公开提出了这样一种"解决老龄化的唯一办法"。

更吃惊的是这番极端言论在日本竟然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拥护和认同。在日本的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人直白地表达出了"希望老年人赶紧去死"的想法。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日本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确实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202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500万,占总人口的28%。而这一比例在2025年很可能就会突破30%的大关。

面对这样的人口形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2013年将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5岁。而像出租车司机、服务员这些传统就业岗位上,更是随处可见满头白发、牙都快掉光的老年从业者。

他们有的是出于经济需求有的是单纯寻求生活的乐趣。但无疑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日本社会对于退休老人的需求依旧十分旺盛。

由于社会负担的加重,日本年轻人所需要承担的税费负担也在不断加重。这就加剧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矛盾对立。

更有年轻人认为保留了太多工作岗位被老年人占据,导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的巨额支出让许多年轻人产生了"被老年人剥夺了权益"的强烈不满情绪。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一些人开始将老年人视为"社会的负担","不生产只消耗资源"。虽然只是少数极端言论但已经引发了更多人对老龄化问题的反思。

而那位经济学家提出"老人集体自杀"的言论,无疑是对这一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和炒作,他的主张无疑是荒谬和不道德的。从现实层面来说日本目前对待老龄化问题的做法似乎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不断提高退休年龄政策虽然可以缓解短期内的财政压力,但却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社会对老年就业的需求旺盛,但工作环境和条件却并不理想。

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子女们对待老年父母的态度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东京就发生过一名女子报警称她亲手杀害了102岁的母亲,而她对此事的反应却相当淡然。

原因在于她觉得照顾年迈母亲太累了,母亲上厕所都需要她照应。作为一个七旬老人她感到身心俱疲,于是下手杀母。在日本这种"看护杀人"案件并不鲜见,每年都有数十起这样的弑亲命案发生。

除了子女之外一些老年配偶之间也时有发生凶杀的惨剧。一位83岁的老妇,由于长期照顾患有膀胱癌的丈夫而长期缺乏睡眠,最终精神崩溃杀害了丈夫。另一位71岁老翁则是因为"照顾不来妻子"而杀妻自尽未遂。

就连一些专业护理人员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也可能发生"临界爆发"。2014年就发生过一起护工在养老院里将三名老人推下楼梯致死的悲剧。

面对如此令人发指的"杀老"现象,日本社会究竟还有什么样的出路?一些年轻人似乎已经对此失去了基本的人性和同理心,将老年人视为"虫豸"般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那位号召老人"集体自杀"的经济学家的言论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他们认为既然老年人已成为沉重负担,不如就主动选择离世,免除子孙后代的烦扰。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极端且令人不安的想法。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当前日本社会在应对老龄化困境时,所遇到的一种"痛苦的扭曲"。

造成如此扭曲局面的深层原因,恐怕还是源于日本社会在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失衡。相较于以往注重"尽孝道"的传统,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态度确实有些"失范"了。

他们生存在一个高度城市化、个人主义盛行的环境中,面临就业压力和经济负担,很难再像祖辈那样怀着纯朴的孝心去对待老人。反而将老年人视为一种"累赘",这样的观念在年轻一代中悄然蔓延开来。

我们也不能将这一切归咎于年轻人。毕竟当今日本社会在制度层面上,似乎也缺乏有效的政策来化解这一代际矛盾。在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分配等方面,是否可以更多地向年轻人倾斜?这些问题都有待日本政府进一步探索和改革。

日本当下所面临的老龄化困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统计问题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矛盾,涉及代际观念分歧、政策制度滞后、以及年轻人的生存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叠加。

要彻底解决这一困局单靠个别极端言论或暴力手段是无法奏效的。相反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对立和撕裂。

我们需要在理性和人道的基础上,设身处地思考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恰当的出口。从教育和观念层面入手,让年轻一代重新建立起对老年人的基本尊重,这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径,让"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重新落地生根。

对老年群体自身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价值观引导,让他们珍惜现有的生命,而不是轻易选择"自杀"这条出路。

其次,在制度层面上,日本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财税政策、医疗保障等方面向年轻群体适当倾斜,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通过提高消费税等方式,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回馈"社会;又比如重新设计退休制度,适当延长年轻人的退休年龄等。

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是一条重要路径。毕竟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工作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获取生活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工作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让他们免于承受过度生活压力。

我们也要发掘更多老年人力可贡献的新兴就业领域,譬如社区服务、家政助理、咨询顾问等等,让老年人的人生有更多出口。

从家庭层面来看子女们应该重拾起作为后代的基本责任与担当,不能再让老人沦为"累赘"。相反,要主动承担起赡养义务。

身边有许多照顾老人的子女承受着沉重压力,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或苛刻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托老、护理等社会服务,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

老年群体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改掉一些顽固陋习,不要再树立"家家都有个老人存在"的传统思维,而是应主动融入社区和集体,分散家庭负担。

老年人也不应固步自封、故作姿态,而要主动开放思维,学习一些新的生活技能,让自己保持年轻和积极向上的状态。

化解日本当下的老龄化危机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应被边缘化或异化,我们更不能因为利益分配的矛盾而丧失基本的人性和同理心。

只有发扬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用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一问题,日本社会才能真正走出老龄化的困境,迎来一个和谐有序的新时代。

回顾整个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病因和演变过程,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典型的"制度病""观念病"互相叠加、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社会各界对待老年人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偏差,再完善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恐怕也难以彻底扭转这一困局。因为人们内心的排斥和漠视早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难以抵御的社会习性。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社会根源。

日本当下的老年观念扭曲与其高度城市化、高压竞争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工作至上、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将老年人视为一种"多余"和"拖累"。加上社会制度在代际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上的滞后性,就进一步加深了年轻群体对老年群体的不满和排斥情绪。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疑需要社会全方位发力,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同时发力。软硬件双管齐下,在思想和制度上共同发力,或许才是解决之道。

对于硬件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在医保、养老金等制度设计上向年轻人大幅倾斜,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友好的就业环境。

软件层面则需要从教育入手,在学校和社会层面大力培育"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积极改变老龄群体自身的一些陈规陋习,让他们主动融入社区和集体,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才能最终打破这个"魔咒"。

日本被视为"孝道文化"的化身和典范。,然而如今的社会变迁,似乎正在带给这个国度一次深重的拷问,当代理性主义冲击下的传统价值观,是否还能在这片土地上遗存下来?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美德,用仇视和排斥的方式吗?这不仅关乎日本社会的前景命运,更是一个对人性反思的哲学课题。作为高度发达国家中的老龄化第一人,日本社会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和困局,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验意义重大。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经过一番诤诤磨合,我们终将看到一个更有人性化、更加和谐共生的老龄社会模式在日本应运而生。那将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全新范式,照亮了解决老龄化之路上的新航向。

纵观人类文明史解决任何一个时代性难题,从来都需要全社会的勠力同心和艰苦奋斗。相信只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胸去拥抱这一挑战,定能最终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