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 Z2 Extreme,我心中的六大期望

我希望 Z2 Extreme 不只是重新命名这么简单

我想要一个 RDNA 4 iGPU

基于机器学习的升级

六个 CPU 核心

AutoTDP

游戏性能至少比 Z1E 高 30%

AMD 已正式宣布 Ryzen Z2 Extreme,这是其第一代 PC 游戏手持 APU Z1 Extreme 的继任者。该芯片预计将于 2025 年初推出,我有一份希望看到的功能愿望清单。

AMD Ryzen Z1 Extreme只是禁用了其 AI 核心的Ryzen 7 7840U移动芯片的重新命名——这其实不太重要,因为 7840U 的 NPU 仅能提供 10 TOPS 的 AI 性能。自从 Z1 Extreme 以及 Steam Deck 的 APU 以来,这是 AMD 首次涉足手持特定硬件,简单地将 7840U 重新命名并就此了事还算可以——不算出色,但也远非糟糕。

不过,这一回,我希望 AMD 能撸起袖子,创造出不只是他们Ryzen AI 300移动 CPU 型号之一的简单重新命名的东西。我希望看到一个定制的iGPU,也许带有在桌面 RDNA GPU 中发现的无限缓存,不再是简单复制 Ryzen AI 300 芯片上看到的 CPU 配置的现成 CPU 设计,最重要的是:一个基于 RDNA 4 的 iGPU。

当前的 Ryzen AI 300 CPU 系列具有基于 RDNA 3.5 架构的集成显卡,该架构提高了每瓦性能,并与LPDDR5配合得更好,LPDDR5 是轻薄笔记本电脑中常见的主要内存类型。

但是,如果您正在创建针对手持游戏 PC 的下一代 APU,让其性能足以以可玩的帧率运行 2025 年及之后发布的即将推出的 AAA 游戏,RDNA 3.5 是不够的。更糟糕的是,英特尔Lunar Lake移动 CPU 中的旗舰 iGPU 比 AMD 武器库中最快的 RDNA 3.5 iGPU Radeon 890M 以及 Z2 Extreme 中潜在的图形引擎都要快。

出于这些原因,我真心希望看到 Z2 Extreme 搭载 RDNA 4 iGPU。我们已经知道 RDNA 4 应该会带来巨大的光线追踪性能提升;毕竟,PlayStation 5 Pro 中的 GPU 采用了 RDNA 4 光线追踪 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它的光线追踪性能是普通 PlayStation 5 的两倍乃至三倍。

我晓得 AMD 甚至都还没宣布 RDNA 4 GPU 架构,而且该公司的移动 GPU 通常在桌面型号推出很久之后才面市,但要是 AMD 希望 Z2 Extreme 不只是重新命名这么简单,我认为他们应该为其配备他们拥有的最新和最出色的 GPU 技术。毕竟,RDNA 4 应该在 2024 年末或 2025 年初推出,所以 Z2 Extreme 配备 RDNA 4 iGPU 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FSR 2 和 FSR 3 在小型 PC 游戏掌上屏幕上看起来相当不错。但是 DLSS,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升频形式,而不是像 FSR 2 和 3 那样的时间升频技术,即使在我的 ROG Ally 的 7 英寸屏幕上也胜过 FSR。我经常把游戏从我的电脑串流到 ally,并且我能清楚地看到使用 DLSS 时和 FSR 相比图像质量的提升。此外,英特尔 Lunar Lake 移动 CPU 也可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升频,因为 XeSS 是基于 英特尔 GPU 的人工智能技术。

AMD 已经透露 FSR 4 将完全基于人工智能,该公司采用机器学习路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给 PC 游戏掌上电脑带来电池续航方面的改进。好吧,如果他们如此关心掌上游戏 PC,我希望该公司将 FSR 4 纳入 Z2 Extreme。

目前尚不清楚 FSR 4 是否需要一个 NPU 才能工作——走这条路线很可能会增加延迟,但在使用控制器玩游戏时还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 RDNA 4 是否会包含类似于 NVIDIA RTX GPU 中的 Tensor 核心的机器学习硬件。

无论哪种情况,除非 Z2 Extreme 只是真正产品的权宜之计,配备 RDNA 4 硬件且支持 FSR 4 的 Z3 Extreme,Z2 Extreme 都需要支持 FSR 4。否则,配备 Z2 Extreme 的手持设备将错过 AMD 多年来在 GPU 方面最重要的进步。

Z1 Extreme 是一款可用的手持芯片,但其最大的缺陷是它配备了八个 CPU 核心。说这是过度配置,那都算是说得轻了,考虑到该等式中 GPU 部分几乎无法以低细节、每秒 30 帧的速度运行新的 AAA 游戏。

如果 AMD 将常规 Z1 的六核 CPU 与 Z1 Extreme 中的 Radeon 780M iGPU 配对,那会是一个更好的组合,可惜啊。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在 Z2 Extreme 中看到一个六核的Zen 5 CPU。其实,即使是四核的 Zen 5 CPU 对于一款 PC 游戏掌机来说也绰绰有余。我敢打赌,在任何一款游戏中,四核的 Zen 5 CPU 都不会成为集成显卡的性能瓶颈,无论是 AAA 级巨作还是轻量级电竞游戏。

AMD 也可以发挥创造力,将 Z2 Extreme 基于一个六核 CPU,其中包含两个用于优化单线程性能的 Zen 5 CPU 内核和四个较小的 Zen 5c 内核,以在对 CPU 要求较高、能利用多个 CPU 线程的游戏中辅助大型 Zen 5 内核,比如赛博朋克 2077或最近发布的战锤 40,000:星际战士 2。

无论最终设计如何,我只希望我们不要再出现 CPU 性能过剩而 GPU 性能不足的情况。

AutoTDP 是 Steam Deck 的最佳功能之一,现在 Windows 游戏掌机也该拥有类似的功能了。在Steam Deck上,您无需找到正确的电源配置文件或调整 ROG Ally 上的手动电源配置文件,只需启动游戏,让系统决定设备将使用多少功率来达到所需的帧率。

现在,我不知道微软是否得更新 Windows 11 来让制造商实现 AutoTDP 功能——看起来这并非一项必要条件,因为Lunar Lake提供了某种形式的 AutoTDP——或者硬件制造商能否自行实现该功能,但 AutoTDP 必须尽快应用于 Windows 游戏掌上设备,而 Z2 Extreme 将是该功能首次亮相的完美 AMD 平台。

在单代升级中实现 30%的游戏性能提升,实际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但为了使 Z2 Extreme 保持相关性超过一年左右,游戏性能至少提高 30%是必须的。

就个人而言,我希望看到游戏性能提升约 40%或更高,但这极不可能,尤其是对于集成 GPU。我还希望看到光线追踪性能有重大改进,这是我支持 Z2 Extreme 核心采用 RDNA 4 iGPU 的原因之一。

RDNA 4 也应该带来巨大的光线追踪性能升级,就像在PlayStation 5 Pro上看到的那样。考虑到在一些近期的 AAA 游戏,比如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和星球大战:不法之徒中,您无法禁用某些光线追踪效果,并且未来我们将获得越来越多具有强制光线追踪效果的游戏,Z2 Extreme iGPU 大幅改进的光线追踪能力将使下一代 PC 游戏掌上设备最终能够在启用光线追踪的情况下提供可玩的性能。

我对 Z2 Extreme 抱有很大期望,并且希望 AMD 不要像对待 Z1 Extreme 那样,只是在现有的 Ryzen 300 AI CPU 上贴上 Z2 Extreme 的标签就草草了事。在过去的几年里,PC 游戏掌机已经变得相当受欢迎,现在差不多到时候了让我们获得专门为掌机设计的 Windows 掌机游戏硬件,而不仅仅是笔记本电脑 CPU 的重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