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去看漫展,你会cosplay谁?

素还真谦虚有礼,博学多闻,迷倒许多粉丝。(霹雳提供)

金光布袋戏早已进入到霹雳世纪。(霹雳提供)

第一代史艳文。(本报资料照片)

我们学术界,会去看漫展的,大概跟去游乐园玩卡丁车的一样少。可是我恰好对漫展还算关注。

「第十一届台湾漫画博览会」今年展期五天,人潮五十万。各小说、漫画、动画、音乐、电影、游戏等的限量商品,都被疯狂抢购,一开展就几乎完售。接着又是台北漫画博览会、台中国际动漫节、高雄国际动漫节、台北国际电玩展等等。在台湾之热门,可见一斑。

台湾的国际空间很小,但随便一场国际电玩展,就可有几十国、几百家厂商,一两千个摊位参展。日本的声优、偶像团体、作家及国外旅客也都在会这种跨界平台整合,所以它又非常的国际化。

大陆也一样。今年四月第十届IJOY北京国际动漫游戏狂欢节也是上万人次二次元大聚会,打通动漫、游戏、cosplay文化、电竞、二次元影视、国风音乐、广播剧等,充满了数字科技气息及潮玩特质。

但这种潮玩性质的热门活动,社会上意见分歧。年轻人喜欢,主流群体和大多数家长却摇头叹息、咨嗟感叹、不以为然。

妳问我会不会去看漫展,正因背后有这种社会分歧性。所以预想我这种人应该不懂、不认同或不会参与。

可是谁没年轻过呢?我小时就常从漫画和小说cosplay一番,后来我女儿也这样。

本来我们家看戏是各有心属的。我爸看电影、京戏,吹弹奏唱;我妈喜欢歌仔戏,还会骑脚踏车带我去电台追星,当迷妹。我女儿则自顾自,另走一路,不仅写同人志小说,担任学校动漫社社长,也热衷Cosplay。

她自己攒钱,买布料、染色、做设计、查资料、考证历史、织造服装、选择饰品、准备道具及化妆搭配等,扮演动漫和游戏中人物角色,一直玩到现在。完全不理会课业;我的鄙夷或苦劝,更与之绝缘。长发留了十几公尺也不肯剪,颇令我疑心她是为了方便假扮时做造型。

Cosplay(コスプレ)当然可以溯源于古代的假面、傩戏、化妆舞会等等,近世美国纽约科幻大会或迪士尼乐园采用真人装扮成卡通人物,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都和现在的动漫游戏、cosplay文化不是一回事。

像我女儿这种,便属于受日本青年次文化影响之一环。原先出现于日本同人志即售会或视觉系乐团演唱会等同好聚会活动中,与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大异其趣。

参与者都熟悉日本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电影、影集、偶像团体及历史故事。起码我看我女儿就是如此。她研究日本服装十二单、写平安朝故事的轻小说(ライトノベル),与清少纳言、马典侍、赤染卫门、和泉式部、紫式部、孝标女等共相把袂,其乐也融融,我殊不忍断其雅兴。

就这样,我被她一步步带入漫展。知道哪里有这种活动,总会好奇去凑热闹,在奇装异服、青少年叛逆精神、二次元文化中找到许多有趣的元素。

但柯南、X战警、万磁王、雷神索尔、惊奇队长、蜘蛛人等美国日本人物我都没兴趣扮演,我更大的兴奋点,在台湾木偶戏创造的金光霹雳传奇。

木偶戏,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但均已衰落,肉傀儡、药傀儡、火傀儡且已不存,水傀儡仅见于北越。只有漳州、泉州手上套个布人偶的,称为掌中戏或布袋戏,后来才在台湾发扬光大。

大到什么地步?呀,非如今大陆同胞所能想像矣!

它本来只在庙口、路口搭野台子搬演,后来进了影院演,再则做为台湾电视台首播剧,只以闽南语播出,却缔造了97%的超级电视收视率。男人不下田、女人不做饭,路上没人走,都挤回电视机前看戏了。

现代有一奇谈,说传统没人玩了、传统戏没人爱看了。没人看?你不会演罢了,黄俊雄布袋戏怎么就有97%的电视收视率?而且盛况不衰七十年,不仅唱南管的传统布袋戏如小西园、亦宛然戏团等常去法国等处演出,新型声光化电的「金光布袋戏」,更借由录影带、VCD、DVD、有线电视等,掳获观众无数。据说2005年影音出租即有一百万人次,有线电视台收视户更达350万户以上。

其发展,也不循旧路。剧情、音乐、特效、人物造型、文创产品,都不断创新,揉合新元素,推出新产品。所以说它是台湾文创产业第一品牌,自己独立创造,不依托财团和工商企业资本。

我跟许多人一样,每次回台,都要去喝永和豆浆的咸豆浆,并在电视机前流连霹雳布袋戏一阵。每有动漫展,霹雳布袋戏也必有一大板块,供我们去盘桓。

其所以如此,当然由于我本身就是武侠迷。凡是影迷、戏迷或各种迷,一旦犯了迷,都是不清醒的,所以我们会如此迷恋从武侠剧变身来的布袋戏。

五洲园的黄海岱曾向虎尾二高林国仲之徒林禾顺学习纵鹤拳、新兴阁的钟任祥也曾向西螺振兴社蔡秋风之徒蔡树丛学习金鹰拳。这种拳武渊源,令人别生想像,使依托它而生的七彩瑰丽传奇有了说不清楚的传统性。

早期布袋戏又多脱胎于清朝《七侠五义》《野叟曝言》《仙侠五花剑》《七剑十三侠》,后期更是出入三界、肆情玄幻,所以算是剑侠小说的正宗发展。中国传统文类的发展脉络,自然也极吸引人。戏里头的诗词歌赋、对联和文白章句也尽显传统私塾教育之功。

传统性之外,它与时代的关系也很紧密。1955年台湾遭遇一江山大溃退,我次年才出生,可是不久我居然就看到嘉义光兴阁、西螺进兴阁搬演《大侠一江山》。翻演时事剧,既延续了明清的传统,又在当时起了振作人心的作用。后来这种贴紧时代的特点,更非其他戏种所能及。

由于看戏的时间早,黄俊雄推出《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之前,我便在庙口野台戏棚里跟其他小孩子挤在一起,看过他同类的戏了。有次大家挂在舞台木板子底下,忽然,有个小朋友掉到下面溪流里去了,大家忙乱了一通才侥幸捡回来。然后又乒乒乓乓,金光闪闪,烟雾弥漫,剧情再续,观众一片鼓笑欢呼。《六合三侠传》,纯阳掌、六合一气功,呼啸而至。

带着这样感怀童年的情绪来看动漫,当然很快就找到了我与它的连接口,可以跟我女儿殊途同归了。

可是,各人看戏各不同,cosplay的重点也毕竟不是怀旧,而是假扮。她玩的主要是「扮」,美滋滋的,扮了这朝扮那朝、扮了这人扮那人。扮出了几本讲古代服饰的书和一堆照片。

我呢?我欲扮演何人?

金光布袋戏,现在早已进入霹雳世纪,从1988年《霹雳金光》至2023年《霹雳战冥曲》,重要角色无数,各有纷丝后援会,当家男角素还真亦已登场30年了。

戏偶更是进化极大。尺寸加大化、造型俊美化拟真化。双手从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指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为装设关节,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近年还引入BJD系统的娃娃制作技术、可动关节人形的高度拟真技术,部分偶头更以3D列印的技术制作。

《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中主角阿西甚至是机关木偶。制作方面,又有大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

这些当然都让人欣喜且惊奇,「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的素还真,更是让人向往。

他博学多能、谦虚有礼,处世圆融群体、慈悲亲和、关怀众生;以天下大同为己任,为武林风尘默默承受一切。又幽默风趣、随机教化,忍辱负重、不计毁谤、不求回报,种种优点和腐儒缺陷,几乎说不完,越说越像我。啊,不是,越说越像原先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

是的,六合善士、素还真,其实都仍是史艳文。藏镜人,则是另一个史艳文或镜像化史艳文。

史艳文这戏,原是被称为通天教主的黄海岱根据《野叟曝言》所载文素臣跨海征倭故事改编来的。但名字虽被儿子黄俊雄改成史艳文,原先《忠勇孝义传》的精神内涵却传承了下来,事实上也传到「素还真」这个名字上。意谓世事无常、神魔变乱无端、女暴君与苦海女神龙之歌哭也无端,但总要还原到素人素臣这个理想,为王道、天道服务。这样,庶几乃可称为云州大儒侠。

我喜欢这理想,所以也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不只在电漫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