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中新经纬6月14日电 14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更全面的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据田世宏介绍,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概括言之,就是“以质为信,推动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融资增信的硬实惠”,这项工作瞄准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当前在融资增信上的关注点,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是质量和金融协同联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从融资增信供给侧看,帮助金融机构破解了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推动质量信息的互通共享和分析评价。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便于金融机构动态、全面掌握企业的质量信息,帮助金融机构为企业精准“质量画像”,降低融资风险。同时,促进金融机构建立质量要素综合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和分析质量要素数据,依托质量要素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引导信贷资源更多优化配置到优质企业上来。

——从融资增信需求侧看,加大了对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这项工作创新了融资增信的新模式,帮助广大企业尤其是优质中小微企业,突破原有的传统贷款方式,开辟了通过质量要素融资增信的新路径,提高了优质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通过突出质量融资增信要素的关键作用,以质量促进融资,以融资支持企业持续加大质量保障和质量提升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从融资增信的供给和需求的适配看,充分发挥了质量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作用。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共同携手推进这项创新工作,推动质量工作与金融工作的协同配合,互相促进,让质量要素信息架起连接广大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的桥梁,让优质企业找得到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对接得到优质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满意度。

田世宏表示,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尚处于发轫阶段,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的“点”上,还未在全国“面”上蓬勃开展。并且存在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等问题。因此,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通知》,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更全面的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