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释放最新信号:提高调控精准性 推动新设工具落地生效

据央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三季度(总第106次)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例会与上一季度例会内容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变化,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稳楼市组合拳“靴子”于9月29日正式落地,涉及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金融16条”等政策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增大,尤其9月央行降准、降息、调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创设两项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工具等,政策力度空前,释放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稳定经济的坚强决心,极大提振了市场对我国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

他认为,后续国内常规政策还有空间。近期央行等部委联合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政策红利有待释放;接下来货币政策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复苏是否存在偏离目标风险,物价和房地产复苏进度,以及兼顾内外平衡。就短期看,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改善,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及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不排除央行仍可能进一步推出降准、结构性工具等。

全球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坚定坚持支持性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国债买卖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标志着由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向宽松周期的转向。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这也是过去几年美联储始终处于加息周期中的首次降息。同时,国际上其他一些中央银行,像欧央行6月以来已经两次降息共50个基点,英格兰银行8月降息25个基点,加拿大、瑞典等央行也转向了降息。除了日本央行之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进入了降息周期,美元升值的动能减弱。”央行行长潘功胜在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的收敛,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外部压力明显减轻,9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在7.05左右,8月以来升值了2.4%。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增大。过去几年,中美利率出现了罕见的倒挂,最大倒挂幅度超过240bp。不过今年5月以来,中美利差已明显收窄,而美联储正式开启降息将有助于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这在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同时,也为我国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营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相比于上一季度会议,此次新增“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坚定坚持支持性立场”“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等表述,体现了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仍然维持了上一季度的判断。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要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

货币政策相关内容,在此次例会中出现了较多变化,着重强调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如,新增“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的表述,并提出推动新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落地生效;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会议表示,要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使用进程,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加快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充实。例如,2024年8月,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2024年9月,央行公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这也是央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具体看,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目前,央行计划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

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例会对房地产市场着墨颇多。会议指出,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对“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前,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同时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16条”)、《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等政策。

其中,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设立于2024年5月17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央行副行长陶玲介绍,该政策有利于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推进保交楼工作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

9月29日晚,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要求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的通知》。具体看,一是对于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要求的贷款,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比例从贷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二是将“金融16条”中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的适用期限,以及《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中的部分政策的适用期限,从2024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方面,也有政策落地。9月29日晚,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公告,允许变更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同时取消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的限制。随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引导商业银行于2024年10月31日前开展一次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各商业银行将于10月12日前发布有关公告和批量调整细则,统一调降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落地速度快,超出市场预期,每年可为存量房贷家庭节约支出1500亿元。此外,缩短房贷利率调整期限,能够进一步缓解潜在的提前还贷潮,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尽快止跌回稳,避免影响居民消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