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区:解“法结”更解“心结”
原标题:厦门海沧区:解“法结”更解“心结”
东南网9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太感谢了,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解决矛盾,挽回损失。”在位于厦门海沧区法院内的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里,经常上演着一幕幕“化干戈为玉帛”的场景。
2023年7月,海沧区政协协同区法院启动多元解纷工作,通过设立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的方式,拓展纠纷解决渠道,增强调解力量。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来到群众身边倾听百姓心声,开展调解工作。
基层纠纷形式复杂,矛盾多样,如何实现源头化解?委员诉中调解方式的引入又是怎样助力法院工作高效运转?近日,记者走进海沧区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一探究竟。
“傅委员,我们答应您调解这个事情,是冲着您政协委员的身份……”近日,在海沧区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内,企业负责人江旭(化名)一见到海沧区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首席调解员、厦门某律所合伙人傅晓兵,就滔滔不绝讲起来。
这是傅晓兵新接手的一起法院委托的疑难案子。江旭所在的原告咨询公司与被告企业签订《顾问服务协议》,其中约定由原告方指派团队入驻被告企业,提供营销顾问服务。在经营过程中,双方因故合作破裂,之后双方对于案涉协议约定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相应顾问服务费用是否应当支付、违约责任归属以及赔偿金额等诸多方面产生争议。
因双方协商不成,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企业支付剩余顾问服务费及经济赔偿,被告企业随即提出反诉,诉请原告咨询公司赔偿更高金额的损失,并承担律师费支出等,双方矛盾冲突升级。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
“本案件涉及金额较大,且双方矛盾尖锐,调解中原告和被告双方均多次拒绝调解。”傅晓兵表示,调解是一次又一次耐心释理说法的过程。“在调解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与当事人的有效沟通,增强司法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
面对此案复杂的情况,傅晓兵带领调解团队展开深入研究,并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背对背”调解。经过10余轮的调解,通过摆事实、说道理、算损失、谈人情、讲法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基层的矛盾形式多样且琐碎,尤其是疑难案件,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占用原本已紧张的诉讼资源,激化矛盾,因此诉中调解非常重要。”傅晓兵告诉记者,采用诉中调解的形式,将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且矛盾剧烈的案件,尽可能在客观真实基础上,依据公平公正的宗旨,通过专业调解的系统工作,以和解的方式结案,不仅可以减少法官压力,更能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大程度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政协+法院+调解专家”,这种调解模式缘何而来?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沧区民商事纠纷案件增多,而法官人员少,办案压力较大。面对这一现状,海沧区政协与区法院搭建起“政协+法院+调解专家”多元解纷机制运行框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引入有法律从业背景的政协委员作为调解专家,以专业的力量打造民商事案件诉源治理平台。
海沧区法院院长叶炳坤表示,调解工作室在“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促进和谐”的调解宗旨下,发挥了调解员“专业、专攻、专注”的特长,推进纠纷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也让委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是我们成立调解工作室的初衷。”海沧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不仅搭建了委员履职的新平台,也使委员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介入的转变。
近年来,海沧区政协积极探索,以“政协委员工作室”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拉近政协与群众的距离。截至目前,海沧区政协已授牌成立了“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城建委委员工作室”“社法委委员工作室”等工作室,为群众提供贴心的调解和维权服务,也让政协委员和群众的距离越走越近。
(林闻)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