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長子鼓書 百戲之母
长子鼓书有「百戏之母」之说。 图/联合报系山西长治传真
长子鼓书有「百戏之母」之说,是山西传统说唱艺术,被列入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子县因尧帝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素称「曲艺之乡」,曲种繁多,源远流长。长子鼓书已有200多年历史,特色为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说大书,亦可唱小段。主题有论忠奸、讲孝道、贬时弊、唱善美等,彰显正能量的内容。其独特艺术魅力,俘获许多民众的心。
长子鼓书以优美唱腔、丰富表现力而闻名。宋元时,长子县先有评书,后有长子道情和长子扇鼓出现。长子鼓书在木板书的基础上吸收梆子、落子、坠子、道情唱腔而形成。长子鼓书分为关派、周派、申派,曲种包括鼓书、道情、钢板书、莲花落、鼓儿词。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流水板、数板、垛板、悲板等。伴奏乐器除书鼓、简板和二胡外,还采用竹板、板胡、低胡等。通常以单人敲击书鼓和简板,并自拉二胡伴奏居多,后出现多人分持乐器,搭配说唱演出。传统节目有金镯玉环记、包公案、徐公案、风雷等。
关于长子鼓书起源,据传宋元时期,长春子丘处机为传教,将道教思想融入戏剧演出,让百姓从戏里学道。另一说法是,元末朱元璋起义,为发动群众推翻元朝统治,命军师刘伯温奔赴长子地区,以戏曲传播大义,后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在抗战期间,长子县还成立曲艺队,以鼓书宣传抗日。战时为了方便携带,鼓书伴奏乐器有所改变,如书板改用竹板,加入道情所用的箭板。也将书鼓体积变小,只要把小鼓放在饭桌上,用筷子敲击,即可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