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罚单”翻倍:监管剑指公募内控、专户、投资审慎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
2024年过半,上半年被监管“点名”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已直追2023年整年的水平。
随着基金中报季落下帷幕,基金管理人在报告期内受稽查或处罚的相关情况也尽数浮出水面,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6月,便至少有16家公募机构领到了行政监管措施。相较2023全年21家、上半年8家的数量,不难看出监管力度在年内有所增强。
具体到机构,上半年收到罚单的大型公募包括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和建信基金三家。总在管规模处于1000亿-2000亿元区间的机构则有4家,分别为农银汇理、兴银、安信和信达澳亚基金。更多被施以监管措施的机构规模不足千亿元,其中包含三家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公募——弘毅远方、明亚和中科沃土基金。
受罚原因方面,内控及信披两大问题依然被高频关注。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一些曾在市场引发舆论关注的信披失误事件,当事机构则尚未获得行政监管层面的跟进。此外在业务层面,分别有机构在专户、私募业务及债券投资上被施以监管措施。
截至中报,披露了获处罚情况的机构均表示已完成整改。
内控仍为监管重心
夯实合规风控基础,是确保公募行业规范运行的基石。2024年以来,以内控机制为首的合规性问题,仍是公募机构被予以警示,又或是责令改正等行政监管措施的重要原因。
基金中报信息显示,今年2月1日,汇丰晋信基金因“个别业务内控管理不完善”收到了上海证监局的处罚措施。紧随其后的2月2日,农银汇理基金同样因内控不健全被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公司高管也因此收到警示函。
此后,上半年内又有鹏华基金、诺德基金同样因部分业务内控管理不完善而被责令改正。
除明确指出内控机制问题的机构外,还有富国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兴银基金,因“个别规定或制度未严格执行”这一原因而被出具警示函。其中富国基金被要求责令改正,上海证监局同时对该公司督察长出具警示函。
信息披露问题方面,上半年来则仍有两家公司被点名:今年1月和5月,建信基金和新华基金均因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先后被出具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年基金信息披露的监管处罚情况中,不乏公募机构因“信披差错”被警示。
而事实上,公募基金类似的信披错漏至今依然屡查不止,其中又以财报季的问题尤为集中。今年一季度末的2023年度年报季期间,更有部分管理人的信披差错因问题较多又或者涉及明星产品,相关舆情一度在市场中有所发酵。
例如华安精致生活基金的2023年年报,便曾因在“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一节完全复制了2022年年报内容而受到投资者质疑。同一时期,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因“技术提取口径原因”出现信披失误,显示基金经理违反1年自购持有期要求、提前对自购份额进行了清仓,同样引发了投资者讨论。
眼下,尚未有机构因信披失误在上半年获得监管点名。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从前两年同因信披问题收到罚单的公募人士处了解到,也常常存在监管在下半年下发行政监管措施,追溯上半年机构不合规情形的情况。
特别地,上半年颇受关注的淳厚基金“董事会消失”疑云,也随公司旗下产品中报的披露而水落石出。
2023年年报以来,淳厚基金旗下产品因在几次财报中均未使用“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的标准表述,而改为“基金管理人保证”,引起了市场对其董事长、董事会去向的猜测。
而淳厚基金此次产品中报披露的两张罚单,则揭晓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委——公司董事长贾红波已被监管机构认定为行业不适当人员,并被公司暂停履职,因此无法满足基金定期报告的“董事长签发”要求。
具体来看,今年3月18日,因未依法履行股权事务管理义务,在已知悉公司相关股权变动的情况下,未能准确判断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并依法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监管对公司及现任董事长贾红波出具罚单。对此淳厚基金表示,公司积极整改,在此期间,公司所涉股权相关事务均及时完整充分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已按法规和公司制度要求暂停贾红波在公司的董事长、董事职权。
专户、债券投资问题获关注
在具体业务层面,2024年4月9日,明亚基金的一则“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3个月”的罚单,剑指公募专户产品的资产运作规范。这也是上半年来公募基金业务方面最严重的一单行政监管处罚。
从半年报来看,明亚基金受处罚原因来自公司的单一资管计划产品。据查,明亚基金的一只单一资管计划产品由委托人推荐投资顾问,根据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投资,被认为存在“由委托人或其指定第三方下达投资指令或者提供具体投资标的等实质性投资建议”的情形。
而另一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21年12月,委托人为两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只私募基金穿透后的资金来源方与资管计划投资债券的发行人具有关联关系,但基金公司未对两只私募基金的真实资金来源情况予以关注。
此外,中信建投基金和安信基金也在5月中下旬收到监管罚单,原因均为“违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
还有一家公募的被点名的原因,涉及债券投资管理。6月25日,弘毅远方基金因“债券投资决策不审慎,且未能做好基金投资者结构与基金资产流动性的匹配性管理”,被要求责令改正,同时副总经理被要求出具警示函。
有公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推测称,上述处罚背后,可能指向的是基金管理人“踩雷”持有违约债券,且未能做好机构客户的申赎管理,最终导致大额赎回,引发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又或是违规债券占产品净值比例过高的情况。
而我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中,事实上也重点提到基金投资者结构与组合资产流动性的匹配问题。
《规定》指出, 基金管理人在实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应当详细分析基金的投资策略、估值方法……投资者结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潜在的流动性要求、基础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按照变现能力对基金所持有的组合资产进行适当分类,审慎评估各类资产的流动性,针对性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并开展压力测试等。
其他业务层面,中海基金和中科沃土基金则均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因违反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而在上半年收到行政处罚措施。其中,中科沃土基金因财务指标不符合《管理办法》规定,被广东证监局要求公司在限期内改善财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