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年,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下个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实施满五年。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活动上,市绿化市容局公布了最新数据:上海小区和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5%。

回望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二十多年,近五年的进步和成就最显著,究其原因,刚性的法治约束必不可缺,更重要的是,人们发自内心认同垃圾分类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前些年的绿色账户,还是上海多部门正在研究的挂钩垃圾分类实效的碳账户,都体现了政府部门促进垃圾分类价值认同的初衷,即用各种方式鼓励人们参与垃圾分类,从而构建“垃圾分类有意义”的认知。

最近,奉贤区金海苑小区的几位居民就尝到了坚持垃圾分类的甜头——享受年度物业费九五折。“一年可以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高阿姨是积极分子,几乎每天都带着打卡表去扔垃圾,垃圾箱房前的管理员确认正确分类投放后,用打卡机在打卡表上对应的日期旁打下投放的具体时间。一年坚持下来,谁打卡表上的“时间”最多,物业费就能打九五折。

金海苑是一个动迁小区,共有57个楼道1400多户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以前,小区楼道口、草坪内时常出现小包垃圾,还有污水、异味等环境问题。“因为人员流动性大、老龄化等因素,动迁小区的垃圾分类实效比较难巩固。”上海奉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韩春民说,不少老年居民至今还在念叨前几年的绿色账户,能用扔垃圾攒的积分换些生活用品,绿色账户停用后,激励机制没了,垃圾分类实效开始退步。

据了解,在往年的垃圾分类综合测评中,金海苑小区的得分始终在90分以下,在南桥镇排名居后。去年3月起,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制定了全新的小区垃圾分类方案,提出打卡积分制,既起到监督垃圾分类的作用,又能鼓励居民坚持垃圾分类。排名在头部的居民可享物业费折扣,其他排名较高的居民可以获得大米等实物。

效果立竿见影。实施打卡积分制的当月,金海苑小区垃圾分类综合测评成绩就提高到90分以上,排名上升至南桥镇中等水平。“目前只是物业公司在承担,想让激励机制持续有效地运转,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韩春民说,没有任何规定要求物业公司通过物业费打折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来根据经营的具体情况,打折活动很可能取消,届时,希望能找到一条多元共治的新路,由多方来承担激励成本,尽可能让整个小区从垃圾减量、变废为宝等方面获益,形成良性循环。

相比物业费折扣等激励方式,还有一种更深层的促进价值认同的方式,就是让居民真切了解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儿,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这正是我们坚持了7年的目的。”上海蜂巢青年志愿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史韶伟说,中心每年都会组织40名至80名不等的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通过发放宣传册、入户指导、表演小品剧、做互动游戏等方式,重点宣传垃圾分类。截至目前,蜂巢大学生志愿者已服务社区212个,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服务已覆盖60万人次。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的当年,上海蜂巢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就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在基层走访调研,针对部分小区定时定点投放规则“一刀切”等问题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让老百姓看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比机械性地强调违法违规风险有效得多。”史韶伟说。

对此,南桥镇垃圾分类科普馆讲解员袁园深有同感,每年暑假,数百名高中生会参与该馆组织的垃圾分类公益活动,他们分类、清洗、裁剪的废弃塑料瓶,将成为爱心暑托班弟弟妹妹的“灵感来源”,化作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手工作品。“我常常指着场馆里用废弃塑料板和66个塑料瓶做成的‘大树’,还有爱心暑托班送来的样品,告诉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们,如果没有分类,这些东西都不会存在。”袁园表示,当游客们对着垃圾变成的“宝贝”指指点点、发出感慨时,对于垃圾分类意义与价值的认同就已在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陈玺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