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现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记者董雪)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列其中。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这是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其形成、发育、演变受到海洋、岛屿、大陆和河流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仍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河口潮滩湿地。
“崇明东滩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飞往目的地。”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说。
保护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管护基础设施建设、鸟类科研监测、外来物种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保护区已记录到鸟类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9种,每年在这里过境、停留的鸟类约100万只次。
作为生态空间紧缺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包括但不限于在城市发展中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留白”。“如何更好地守护好这片湿地,让南来北往的候鸟有更好的栖息环境?如何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生态保护成果,体验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之美,进一步增强市民共同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我们接下来将重点研究并付出行动。”钮栋梁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