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同时成立两个新载体,探路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由"布袋院士"赵东元牵头组建的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又有新动作,今天将揭牌成立两个新载体——上海大学-吴淞材料实验室联合研究院、上海吴淞复宝材料实验室公司。前者瞄准成为"材料领域的AI研发平台",后者聚焦成果批量转化,率先探路"企业研发代工"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科研实力雄厚的院士实验室缘何频频走出舒适区,与高校、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在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负责人看来,这与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密不可分。放眼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迭代,如果一味依循传统线性方法,想实现科学新突破已十分困难。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吴淞材料实验室,正积极推动体制机制上的解绑创新,让创新资源有效流动起来。

酝酿建设的材料领域的AI研发平台,有望将更多科学家从简单重复的实验试错中解脱出来。借助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各自积累的材料领域算力、数据,这座云端上的虚拟实验室将大幅提高新材料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推动新材料研发迈向"智能制造"。

如果说联合研究院瞄准的是"从0到1",那么上海吴淞复宝材料实验室公司聚焦的则是"从1到10""从10到100"。

"加速成果转化,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制科研模式,让大院大所的高精尖成果更广泛地应用于产业。"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晓林解释,上海吴淞复宝材料实验室公司正探索"企业研发代工"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化技术研发。

在这一模式下,企业方负责明确的应用牵引、市场渠道,科研人员负责技术开发。研发成果双方共有,转化收益则按约定比例分享。由此,不仅避免了科研人员闭门造车,引导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研究,也让更多科研成果"开花又结果"。

新材料方向众多,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瞄准软凝聚态材料、石墨烯材料两个前沿领域。"这两类材料的共性是均与高性能储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应用方向相关,这与宝山区优势产业、企业需求高度一致,更便于从市场端发起需求订单。"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依托毗邻宝武集团的优势,该实验室未来还将重点聚焦节能减碳、催化材料、功能涂层等细分领域。

作者:王嘉旖

文:本报记者 王嘉旖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