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产业链发展驶入"快车道"

金融投资网记者 林珂

近日,"千帆星座"第二批组网卫星搭乘长六改以一箭18星方式在太原成功发射。公开信息显示,"千帆星座"于223年启动建设,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千帆星座"计划将于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提供全球网络覆盖,最终在2030年前实现1.5万颗卫星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融合服务。目前,"千帆星座"布局正在不断加速。

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2.3万亿元。可以看到,作为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鼓励下,多地出台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布局。

从规划角度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第二阶段:2028—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第三阶段:2036—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从2014年国务院首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指导意见,到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重庆等地区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除商业火箭产业外,商业航天有望带动低轨互联网星座、遥感遥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多产业协同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多地陆续出台的政策有望催化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