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大模型新质生产力 苏商银行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国内多家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大模型应用赛道,通过自研或合作等方式拓展大模型应用。这当中,苏商银行的实践为市场提供了一份颇具价值的样本。日前,苏商银行大模型客服助手项目入选“第五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初步展示了其在大模型应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积极成果。
作为国内银行业探索数字银行发展的代表之一,苏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锚定“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定位,持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云、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苏商银行的科技人员人数占比超过51%,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最高达8%。
具体到业务层面,苏商银行创新开展“小微风控卡脖子攻关工程”,全面再造数字金融全流程,推动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金融模式相融合,依托AI等技术将银行的移动支付、经营融资等业务,嵌入各类消费、产业和交易场景,实现批量服务千万级以上的长尾客群的能力。截至2024年6月末,苏商银行已累计服务普惠小微客户超过290万户,户均贷款不到10万元,有效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在客户体验方面,苏商银行在江苏省内率先采用6位纯数密码,使客户在开户、登录环节更加简便。通过使用OCR识别、人脸认证等技术,个人客户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开户,企业开户最快只需要12分钟。在消费贷款、小微贷款、产业链贷款等应用场景中,苏商银行实现了秒批秒用,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完成贷款申请、提款和还款,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简单,提升了产品和业务的竞争力。
在风险控制方面,拥有科技基因的苏商银行,表现同样优秀。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好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流动性管理方面,苏商银行聚焦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业务,在资产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而在负债端,苏商银行更注重线上布局,以线上服务平台弥补缺少线下网点所带来的吸存压力。
历经7年发展,苏商银行已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的数字金融发展之路,不仅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站稳新型银行前三,其数字银行建设成果和业务发展模式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今年7月,苏商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第866位,品牌综合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