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封城 沪台商称未崩溃盼勿渲染

上海疫情延烧,当地医护人员坦言,医疗量能已经相当紧绷,坚持清零早已不是疫情当前的优先事项。图为工作人员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方舱医院清消。(新华社)

上海疫情延烧,受封城措施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有别以往,在当地引起不少民怨。但多位上海居民及台商受访表示,封城下生活品质下降、资源分配不均是可预期情况,但并非台湾媒体渲染的「崩溃」;当地医护人员则坦言,医疗量能确实已经相当紧绷,「方舱医院真的不能再增加了,」坚持清零早已不是疫情当前的优先事项。

上海静安区阮姓居民受访表示,疫情之下,上海肯定有很多人没办法过上疫情前的生活,甚至有小部分人温饱都成问题,「但也有更多人像我们一样在家还能领着薪水。」住户虽然不能离开小区,但彼此常常交换上头分发下来的或是团购买的食物,也会送给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家,生活品质虽下降很多,但也没到完全崩溃。

住在浦东新区的谢姓台商表示,大陆所谓的「小区」跟台湾的社区不太一样,在大陆一个社区比台湾的2、3个里加起来还大,封城下还是可以在社区活动,只是不能离开上海。「但看到台湾的媒体普遍都报导我们只能待在房间,这是不正确的。」他强调,只能在自己房间或不能出楼的人,通常就是该栋楼有确诊者或是密切接触者,封楼是加强一个等级,是不一样的概念。

谢姓台商说,媒体一定比较喜欢挑耸动的给大家看,「这点在哪个地方都一样」,对于两岸的防疫比较,大家都应该学会判断该相信多少,而不是以片面资讯来建构甚至满足自我的意识形态。

因上海封城而暂住苏州的李姓居民指出,现在邻近区域物资尚且充足,只是上海封城及昆山停工政策持续,经济压力实际上大于疫情,江苏和浙江也开始紧张了。他还说,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封城措施或许有其必要,「但疫情下真正击溃人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被扣帽子,武汉民众已经历过一次,不该在上海重演一次。」

民生暂且走一步算一步,但医疗量能的负荷却比山高。闵行区某方舱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对本报表示,随着确诊者不断增加,市领导高层仍要兴建更多方舱医院,但领导的决策与医疗基层的认知似乎不在同一线上,实际上医疗量能早已濒临极限,「方舱医院真的不能再增加了,坚持清零根本不是当前的优先事项」,他坦言这是很多上海医护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