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探秘佛山 邂逅一场文化赋能之旅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博物馆东门一侧的岭南天地又变得火热起来。青砖古巷里,简氏别墅门前的艺术喷泉,水流“轻歌曼舞”。进驻岭南大屋的毋米粥、黄祥华养生馆等老字号门庭若市,同样火爆的,还有HEA龙狮文化馆、龙塘诗社《精武魂》话剧以及风格在地化的星巴克、哈根达斯……7月31日至8月3日,从全国各地赶来佛山参加2024“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以下简称“融媒行”)的各位媒体嘉宾刚刚落脚,便在主办方的推荐下自发前来岭南天地,一睹这个远近闻名“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风采。

岭南天地的魅力就是佛山的魅力——作为岭南广府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佛山文化底蕴深厚,功夫、醒狮、陶艺、工匠、美食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近年来,依托强大的产业基地,佛山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开启文化赋能的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制造业、文旅等元素跨界融合,为岭南广府文化的“双创”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文化+旅游传统与现代相融打造文化出圈密码

岭南天地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经的佛山城区第一街——东华里古建筑群。2007年,佛山市政府启动了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旧城改造工程,在“保护历史、延续文脉,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建设原则指导下,改造方瑞安集团完整保留街区内部22栋文物建筑,128栋历史建筑和8条历史街巷的整体风貌,最大程度保护石板路、水磨青砖、镬耳封火山墙以及骑楼、蜿蜒街巷等岭南特色建筑、并在保留岭南神韵的基础上,运用拱廊、雕塑、彩绘、彩灯等现代装饰打造文化景观,让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

在运营上,项目所在的禅城区制定专门优惠政策,推动将极富地方特色的当地百年老店、传统老字号请进来、传下去,黄祥华如意油祖铺、石湾米酒等一众“老字号”的进驻,让岭南天地部分恢复了传统业态的“原汁原味”;政府更通过专门政策引导支持岭南天地等商业体招引国际品牌、国潮品牌、文创品牌首店、旗舰店、形象店、体验店等。潮流时尚品牌KANGOL、AAPE,文化创意品牌“猫的天空之城”,品质餐饮Shake Shack、星美乐等“首店”入驻岭南天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岭南天地先后招引了近150家商业品牌的佛山首店、旗舰店等集聚经营。目前,岭南天地商圈共有356个品牌商户进驻经营,其中文化类商户达178家,年营业额超12亿元。

“岭南天地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一个文化窗口。”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涛表示,岭南天地是佛山和华南地区连接国际潮流的门户,也正是政府希望通过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岭南天地并不是佛山唯一的“网红打卡点”,近年来,无论是珠三角年龄最大的盐步老龙,还是坐拥“食在广州 厨出凤城”金字招牌的顺德美食,又或是媲美贵州“村超”的佛山“西甲”、“银河唯一”的龙船漂移,佛山不少景点频频“出圈”,“佛山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更不乏风流名士,有如此深厚的底蕴,在适当的时机下,一个简单的事件,甚至只是一个关键词,就有可能‘引爆’这座城市的口碑。”经过4天调研,多位媒体嘉宾对佛山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文化+制造用文化摘取产品价值链最高点的“明珠”

在今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十大优秀案例名单中,以岭南天地为代表的佛山古镇老街区与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均榜上有名。本次调研的一个重点地点便是昔日“南国陶都”的最新形态——美陶湾。

本次考察调研的美陶湾是佛山市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区域内包含南风古灶、石湾公园、红卫岗、柒号陶仓研习基地等组成部分,将构建“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的产业生态圈。本次融媒行主要调研了南风古灶及柒号陶仓研习基地两大地点。其中,柒号陶仓研习基地定位面向全国高校的研习基地和融合多元文化的国际艺术社区,园区2022年7月正式启动改造,2024年2月基本完工,将为泛艺术与文化产业人群提供交流、交易、交友的“双创”平台。

“我们的主要方向是文化与制造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限于设计层面,更重要的是提升美学理念,建立起自身的美学体系。”佛山市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先锦表示,提升美学思辨和修养,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实现美学理念,最终体现在产品上,这才是美陶湾的核心价值。

刘先锦提到,美陶湾积极引进全国范围内具有美学思辨能力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共同探索和创建新的美学供给体系。美陶湾星光文化产业园里还设置了国际工作交流室、公寓、艺术展馆等多种文化设施,旨在打造综合艺术园区,以文化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引入更多国际和国内艺术家,并设立常驻工作交流工作室。目前,美陶湾已吸引多位国内外优秀艺术人才进驻,最终打造从研发、美学理念建立、生产到销售及售后的完整陶瓷产业链。

除了文化赋能“三旧”改造,将“非遗”与“有家就有佛山造”相结合,也是探索的重要方面。在西樵香云纱基地,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绍景向调研嘉宾介绍了香云纱的织造、染整等工序。实际上,香云纱早已借助佛山制造走向全国。2018年,佛山格莱斯瓷砖与张绍景达成合作,运用特殊墨水技术和专利香云纱雅光釉等工艺叠加呈现,进一步使香云纱瓷砖的纹理与釉面有机结合,推出香云纱瓷砖“纹锦”“原生”“悦色”“意象”四大系列产品,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原创设计产品金奖”。如今,格莱斯瓷砖的香云纱瓷砖畅销全国,张绍景也跟随格莱斯瓷砖到多个地区推广香云纱这个非遗品牌。此外,张绍景更用香云纱染色的材料薯莨液结合贵州蜡染,做出扎染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欢迎与认同。

“在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城市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在形象建设和文化产业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佛山正是典型代表。可以说,如果没有制造业,佛山的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和特色。”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社长刘海陵表示,广州、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等地的文化都紧密地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它们并非孤立地为文化而文化,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他建议,文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除了文创设计,还应在更多维度中加强探索,如通过文化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及企业价值观中,推动制造业升级,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等。

文化+社会治理用文化促进基层农村“美美与共”

文化的价值往往并不能用金钱衡量。本次调研中,多个调研项目在“文化+社会治理”取得的“双赢”,让调研嘉宾赞叹不已。

顺德北滘德云居项目是北滘碧江村实现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双赢”的典型案例。德云居由碧江村一片古民居活化而成,保留了岭南院落的传统风貌。从初创至今12年里,德云居由当初一间小院打造成为如今开放式格局的美食天堂。德云居创始人苏志潜作为北滘餐饮业协会会长,更将德云居打造成为粤菜研发基地,通过“和味北滘”IP的打造,将吊丝丹竹笋、黄龙冬瓜、栾樨等地标食材融入菜式当中,展现北滘乡村的“宝藏味道”。

在载体建设上,德云居不但参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碧江村村容村貌建设,与农村共享基础设施,更打造“升平剧场”作为村民的休闲场所,实现与村民“美美与共”。如今,不少村民利用德云居和碧江村的文化辐射能力实现收入增加,碧江村也有望成为北滘首个“亿元村”。

探索不止一种路径。在佛山市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大堂,一面大鼓吸引了嘉宾的注意。“大沥横江村委会赠”的字样显示出协会与周边社区村居的睦邻友好关系,旁边数十面锦旗中,多面锦旗上写着“最美志愿者”等字样。协会教练叶仲明表示,舞狮队常年坚持公益,除了按当地传统,为民间慈善活动义务舞狮外,也经常带领学员开展志愿活动。而在三水区,佛山“西甲”由最初的企业职工足球赛发展成为如今火爆的“湾区世界杯”,切实加强了新佛山人的精神生活和城市归属感。此外,祖庙塔坡社区利用塔坡诞增强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南庄紫南村通过将“广府家训”内核植入村规民约,打造“仁善紫南”;禅城区打造飞鸿联盟群防群治品牌,武馆弟子跟随警方参与基层巡逻;南海丹灶、狮山引入“文产特派员”,推动人文乡村建设,将城里的资源和人气有效导入乡村,都是“文化+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维系伦理道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而文化本身就具有教化的作用。”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表示,在推广“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中,文化下村不但提高了村民的审美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公共服务意识。他建议佛山在不断探索的同时,也可以多借鉴兄弟城市的优秀经验,让“软实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硬支撑”,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文 记者 张闻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