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三星堆文物终于来北京! 与3000年前古蜀文明相互凝视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图/记者任以芳摄)

记者任以芳/北京报导

四川三星堆文物终于来到北京参展,目前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汇聚了265件(组)古蜀文明相关精品文物,常常需要排队才能进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24年全球100个最佳旅行目的地中,三星堆遗址成为中国大陆的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它神秘又夸张的造型,让参人印象深刻,有着古蜀文明独特魅力。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三星堆文化遗存的年代距今4500年至距今3000年之间,可分为三个时期。研究人员根据文物分析得出的年代是距今3600年到距今3000年,相当于中原的殷墟从兴盛到结束时期。

▲ 参观媒体利用摄影位置,巧妙与古文明凝视 。(图/记者任以芳摄)

当年三星堆遗址从被发掘到考古成果,已经举世闻名,同时展现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近日,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主持人朱朱和来自港澳台媒体朋友、台青前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了解三星堆「明星」文物,与古人进行跨越3000年的「互观」。

▲ 古蜀人的「黄金面膜」金面罩。(图/记者任以芳摄)

本次到北京参展三星推文物有265件,都是代表古蜀精品文物。首先,古蜀人的「黄金面膜」金面罩,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件金面罩,本次展出的金面罩于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

该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罩。金面罩显示了古蜀人对金器的深刻认识,展示高超的手工艺水平,也便于研究古蜀人社会等级与贵金属的关系。

▲ 青铜铸造的「模范作品」青铜大面具。(图/记者任以芳摄)

青铜铸造的「模范作品」青铜大面具是展厅最大的一件文物,曾在2022年的央视总台春晚和全大陆观众见面。它于2021年在三星堆遗址的三号坑出土,形制完整,虽然锈迹斑斑多有裂痕处,但依旧极富气势。

青铜大面具宽颐广额、棱角分明,眉部、眼睛、嘴唇等线条流畅,粗长眉作扬起状,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于固定用途。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 「千里眼顺风耳」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图/记者任以芳摄)

戴冠纵目青铜面具设计感让人越看越有意思,许多人会联想样是妈祖护法神「千里眼顺风耳」,目前所知的纵目面具共3件,本次展览的是其中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该面具于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它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有夔龙形额饰,出土时均有眉眼描黑、口涂朱砂的痕迹。夸张奇异的造型可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古蜀王蚕丛或神人烛龙相联系。纵目面具被古蜀人用于祭祀,成为古蜀人朝拜的对象。

▲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吿辞小人」。(图/记者任以芳摄)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吿辞小人」于2021年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出土,共发现3件。本次展出的铜扭头跪坐人像不同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抽象化的青铜人像,而是更接近真实的人体形象。

该人像对于手部和足部细节特征的把握十分精细,手指关节处的凹凸明显,小腿腿部肌肉紧绷、线条优美,体现出整个人是在用力蹬地的状态,展现出三星堆青铜人像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人像身上刻有众多纹饰,是三星堆首次发现有「纹身」的青铜人像。

▲ 竖披发青铜立人像则是号称「三星堆健身达人」。(图/记者任以芳摄)

竖披发青铜立人像则是号称「三星堆健身达人」,该文物人像于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高达一米多,特点是形象写实,具有强烈的肌肉感。该人像头部竖披发,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型」,嘴角向下,大耳,脖子修长。左臂握拳上举,手握飘带,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平举至腰部,右臂从肘部残缺。穿无袖及膝长裙,右衽,腰部束带。臀部后翘,膝盖弯曲,呈半蹲状。

▲ 拥有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图/记者任以芳摄)

还有青铜人头像,考古专家推测可能与古蜀部族的贵族有关,蒜头鼻、阔嘴巴、剃平头、眼角高高挑起、眼球凸出、青铜骨骼黄金皮肤,这是从3000多年前古蜀部族穿越而来的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人头像中有4件戴有金面罩,可见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在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与宗教习俗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象征其身份的高贵。

▼ 四川三星堆展终于来北京展出 。(图/记者任以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