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初创企业第三季度投资超过39亿美元

鞭牛士报道,10月20日消息,据外电报道,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回报。但根据资金追踪机构 PitchBook 的最新数据,许多投资者都相信这一点。

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风险投资公司在 206 笔交易中向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投资了 39 亿美元。 (这还不包括OpenAI的 66 亿美元融资。)其中 29 亿美元流向了 127 笔交易中的美国公司。

第三季度最大的赢家包括编码助手Magic(8 月份融资 3.2 亿美元)、企业搜索提供商Glean(9 月份融资 2.6 亿美元)和商业分析公司Hebbia(7 月份融资 1.3 亿美元)。中国的Moonshot AI在 8 月份融资 3 亿美元,专注于科学发现的日本初创公司Sakana AI上个月完成了 2.14 亿美元的融资。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项广泛的技术,包括文本和图像生成器、编码助手、网络安全自动化工具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专家们质疑这项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在未经许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情况下——其合法性。

但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在押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大型盈利行业中站稳脚跟,而且其长尾增长不会受到当前面临的挑战的影响。

也许他们是对的。Forrester的一份报告预测, 60%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怀疑论者将有意或无意地接受这项技术,用于从总结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等任务。这比 Gartner 今年早些时候的预测要乐观得多,Gartner预测到 2026 年,30%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将在概念验证后被放弃。

PitchBook 新兴技术高级分析师布伦丹·伯克 (Brendan Burke) 在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表示:“大型客户正在推出利用初创工具和开源模型的生产系统。最新一波模型表明,新一代模型是可能的,并且可能在科学领域、数据检索和代码执行方面表现出色。”

广泛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个巨大障碍是该技术对计算能力的大量要求。贝恩分析师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企业建设千兆瓦级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目前普通数据中心耗电量的 5 到 20 倍——这将给本已紧张的劳动力和电力供应链带来压力。

目前,由生成性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正在延长燃煤电厂的寿命。摩根士丹利估计,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从现在到 203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比没有开发生成性人工智能时高出三倍。

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和甲骨文在内的几家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已宣布投资核能,以抵消其日益增长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今年 9 月,微软表示将利用臭名昭著的三哩岛核电站的电力。)但这些投资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产生成果。

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投资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负面外部因素就见鬼去吧。据报道,病毒式语音克隆工具ElevenLabs正寻求以 3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而 X 臭名昭著的图像生成器背后的公司Black Forest Labs据说正在洽谈一轮 1 亿美元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