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體育部 要能起東風

国内职棒早期四大名投在总统就职典礼领唱国歌,引起不少球迷好评,也凸显总统对于运动文化的尊重。而更让体育界关心的是,赖总统选前的体育重要政见之一、并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就是要将教育部体育署独立升格为「体育暨运动发展部」,这也算是少数朝野有共识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今,体育界也期待总统兑现这个政见,但升格只是增加员额及经费就会解决体育界面临的窘境吗?事实上,组织施政思维及策略作为将会决定升格成效。

首先,国内体育政策从体委会时代的「全民竞技花开并蒂」双主轴,到体育署时代则是「全民、竞技及产业」发展铁三角,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可惜的是公务部门「自扫门前雪」的观念,使得组织内部业务缺乏整合,单打独斗的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引用运动界前辈提出之「竞技运动全民化、全民运动产业化」的概念,是推动组织整合的重要架构。前者强调运动推广不能光是追求竞技成就,发展运动金字塔并强调基层运动的普及,是重中之重,比较可惜的是国内的学校运动发展重点着重在胜负,而非终身运动习惯之培养,不仅容易揠苗助长,更使运动资源分配失衡,政府资源独厚少数学校运动菁英。后者则是针对部分具群众基础的运动,导入商业思维的发展策略,提供便民的行政服务以利产业发展。现阶段福利式的补助政策形塑了皆大欢喜的表象,但长期下来不仅弱化民间运动组织发展动能,更无法厚实产业根基。基于组织欠缺整合,产业政策一直无法融入核心产业,对此理应建构跨部门的商业发展功能小组,并盘点各单位的产业或商业亮点以提出合宜的产业政策,才得以呼应全民、竞技及产业之铁三角。

其次,社会变迁下的现代运动,已经被赋予更多功能的载体,从永续发展、城市行销、凝聚民心及在地文化输出等;运动已具备跨足不同产业的关键角色,包括运动观光、运动文创、运动科技等,而运动用品制造业在全球运动器材设备供应链早已占有一席之地,且不同族群对于运动都有需求,如银发族运动、幼儿体能发展及职场运动促进等。再者,受限于弱国无外交及两岸错综复杂的政治现状,借由运动参与国际事务已成我维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渠道。简言之,行政部门应试着将运动发展重心,从过往局限于运动竞技胜负转化为跨产业、跨族群、跨国际的最佳媒合剂,提升施政格局及视野。

从二○○九年高雄世运会到二○一七年台北世大运,不仅让我们见识国际赛事的魅力,更展现行政部门效能。自台北世大运、二○一八年雅加达亚运,到二○二○年东京奥运,竞技运动的成效也与国家训练中心法人化及运动彩券提供的资源有密切相关,刚成立不久的国家运动科学中心在不久的将来亦扮演助攻角色。「万事皆备,只欠东风」,运动界不仅期待升格政见的落实,也更希望升格后的部级单位提出具有高度战略且整合产官学研资源的政策,写下历史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