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士林官邸北侧滞洪池动工

「士林官邸北侧滞洪池新建工程」14日举行开工祈福仪式,由副市长李四川(右三)等一同执铲动土开工,祈求工程平安顺利。(罗永铭摄)

在气候变迁影响下,去年夏季期间,台北市曾因午后雷阵雨,导致市内出现淹水情况,造成民众不小的困扰,对此北市府水利处规画在士林官邸外建置滞洪池,14日开工,预计2026年4月2日完工,副市长李四川表示,除了缓解淹水状况外,新的滞洪池完工后能兼顾生态,成为士林官邸的「前花园」。

台北市长蒋万安去年10月17日的市政会议中拍板,在中山、士林、圆山、百龄等4大集水分区施作治水工程,预计斥资65亿元,在2028年前把北市雨水下水道设计的保护标准,从每小时78.8毫米雨量提升至88.8毫米。

其中属于士林集水区部分,规画于士林官邸北侧兴建滞洪池,另在捷运北环段动工时,在中正路、文林路口增设排水箱涵。

士林官邸北侧兴建滞洪池14日举行开工典礼,李四川致词时表示,兴建完成后除先降低士林官邸周围路段的淹水率外,也希望让原本就已经很漂亮的公园,在兴建台北市首个「上池生态、下池滞洪」的滞洪池后,能够成为士林官邸的前花园。

李四川强调,很多生态学者担心公园本身如果加建滞洪池,恐怕会影响原有的生态,但他要向外界报告,过去很多公园都有兼做滞洪池,但台北市因为开发较早,现属封闭式的公园要加盖滞洪池一定会引起外界疑虑,不过北市府施工时绝不会去破坏原来生态,甚至做的工程会更符合生态,落成后一定会比现在「更生态」。

台北市近年都市化高度扩张,建案大量开发,不透水面积增加,地表逐渐丧失原有的保水能力,不仅都市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暴雨产生的地表迳流量也大幅增加,为解决都市保水透水能力不足以及降低洪泛风险,水利处以工程治理方法提升都市防洪容受力。

水利处表示,士林官邸周边近年来淹水案件持续增加,经过观察及多次检讨,淹水成因是士林官邸明沟排水容量不足以容纳剑潭山、福林路北南侧及周边集水范围迳流,因此兴建士林官邸滞洪池,应能有效降低淹水案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