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明年開館 新館長:300文物細說近代台灣
原任史前馆馆长王长华,八月转任史博馆馆长迄今满月。图/文化部提供
原定年底开馆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七月却发生正、副馆长抢先退休,原任史前馆馆长的王长华临危受命。她八月转任史博馆馆长迄今满月,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经爬梳工程进度,史博馆确定明年总统大选后、农历年前开馆,将定位为「一座贡献给理解台湾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史的博物馆」。
史博馆一九五五年成立,隔年获得河南省立博物馆运台的卅八箱文物,及归还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劫夺中国的文物五十一箱,奠定史博馆文物基础,并从一九六九年起,担负以「中华文物箱」进行文化外交的重任,在国际打出品牌形象。
一九五○年代后期先后成立的东方画会和五月画会,是台湾战后推动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两大团体,也以史博馆为诞生舞台,五月画会在史博馆的荷花池成立。此后,政府及社会捐赠的文物不断,范围涵盖华夏、台湾、原民及国际文物,年代从史前、商周、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及当代艺术,包括甲骨、青铜、唐三彩、古钱币与画作。
就因文物的年代和类型多元,让大家对开馆后史博馆的定位充满好奇。王长华表示,史博馆开馆常设展历经前馆长廖新田与梁永斐规画下,让她以「打开史博馆的光谱、拉出故事线」,用说故事的方式串起展品和台湾社会文化的关联,并在结尾画龙点睛点出对台湾和史博馆未来的展望。开馆的首个常设展将以三百件文物,展现「流转、聚合、定根、宝岛长春」等四个阶段。
展场将由河南运台的文物箱揭开序曲,残破封条的背后是文物迁徙所映照的两岸流离。「这是史博馆的根源,也是国家与人民流离迁徙与落地植根的缩影」,王长华表示,史博馆藏品反映台湾文化的发展与多元,透过展览让观众从中理解台湾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史。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