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长庚医院112人入榜
长庚医疗体系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得奖者,高雄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肇隆(左2起)、林口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敏夫、叶昭廷教授、林旸翔副研究员。(图/长庚医院提供)
美国史丹佛大学专家团队9月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长庚医疗体系有112人入榜,院方于12月13日举办颁奖典礼,肯定获奖者杰出表现。长庚决策委员会主委程文俊表示,将持续强化与国际学术与业界的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并投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3)及「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主要是衡量学者长期及近期的研究影响力,从1025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顶尖科学家,涵盖22个主学科和174个子领域。
长庚医疗体系共112人入榜,包含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64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48人,显示长庚医院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得将者有高雄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肇隆、林口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敏夫、叶昭廷教授、林旸翔副研究员等。
长庚医院指出,长庚医疗团队在不同研究领域均展现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研究思维;例如致力于手术技术的创新,深入探讨硬化肝的再生机制,开发「经阴道自然孔道手术」,研发「多种脚趾移植至手方法、腓骨骨皮瓣」及「唇腭裂治疗技术」等显微重建手术,睡眠研究团队亦创建「复合式气道减重手术」,有效改善睡眠呼吸中止及肥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儿童医学领域,长庚研究团队积极改善儿童气喘与过敏疾病,对病毒、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并建立了肠病毒感染、社区性肺炎、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的治疗指引。针对小儿视网膜病变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制定了国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准则,并提出中等光线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重要性,成功反转台湾学童近视率,降低儿童及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比率,维护新生儿及儿童的生命健康。
在肝炎及肝癌领域的研究也取得显著成果,透过长期细心照护和观察病人,制定亚太区及台湾B肝治疗指引,推动抗HBV口服药停药策略,同时首度提出并命名慢性B型肝炎自然病程的3个阶段: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控制,这一发现已被列入医学教科书。
针对C型肝炎,长庚医院参与绘制乡镇别C肝风险地图,通过筛检找到9成的C肝病人,为台湾C型肝炎的根除奠定基础。此外,深入探讨硬化肝的再生机制和肝癌相关的病毒突变与基因,执行活体肝脏移植、双活体肝移植、分肝手术等,对于台湾国病肝炎、肝癌提供完整的治疗与卫生公共政策。
在智慧医疗部分,利用架设的长庚医学研究资料库和国家资料库等数据资料库,透过大数据应用分析,发展人工智慧、数据科学、实证医学等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不同药物对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疾病流行病学、治疗预测风险等,为临床医疗提供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持或辅助治疗之AI工具。
程文俊强调,长庚医院秉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理念善尽社会责任,致力提供卓越的医疗服务,更持续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每年荣获此殊荣,展现了医院在临床医学及医学创新研究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并激励更多医疗专业人员投身于科学研究领域,为造福医疗服务贡献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