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6年重启!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财政部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时提到,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这也意味着,继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四大行注资之后,这项工具时隔26年再次被重启。
此前,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这也是国有大行时隔15年左右再次迎来国家注资,此前已有过三轮主要注资:第一次是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第二次是2003~2007年,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向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股两地上市;第三次是2010年,工行、建行、中行、交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农业银行、邮储、交行陆续通过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资。
对于增资背景,李云泽提到,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结合历史经验和当前实际,不排除重启特殊国债发行补充大行资本的可能。不少观点认为,此轮注资与上一轮相似,旨在应对资产和内生资本补充速度剪刀差走阔带来的资本压力,但与前几轮国有大行注资重在消化不良资产的被动行为相比,此次注资更多是一种应对未来风险的主动行为。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年,一些地方中小银行的资本金已经进行了补充,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不仅能够提升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也可以发挥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强信贷的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为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根据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负责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的出资人职责,其中就包括建立国有金融机构的资本补充和动态调整机制。”廖岷表示,财政部这次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批分期、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来筹集资金,稳妥有序地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廖岷透露,这项工作已经启动,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为各家商业银行加快完成各项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方案。他强调,国有大型银行作为上市银行,对于具体的补充资本计划,各家银行后续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依法地进行信息披露。
截至2024年6月末,6家国有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2.3%。根据中金公司此前测算,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若注资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级充足率0.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隐含缓解银行资本压力2年、5年、10年,分别需要注资规模在0.5万亿元、1.1万亿元、2.1万亿元左右。
考虑到目前不同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差异较大,监管要求也有差别,有研究人士认为,按照一行一策的思路推进较为合理。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的要求,四大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分别为9.0%、8.5%、8.0%。从半年报来看,目前建行、工行距离监管要求空间较大,在5个百分点左右,交行、邮储距离监管要求不足2个百分点,相对空间更小。(详见报道《大行时隔十余年将再迎注资,银行股再融资难题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