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難民日前夕,非洲南蘇丹的她們想向世界這樣說

21岁,理应青春正盛的年华,她却已饱经沧桑。妮雅玛区(Jieth, Nyamach Duek Gai)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后,最爱和其他小朋友在家里附近玩躲避球。从军的父亲常不在家,能干的母亲总在她返家时,为五个孩子准备好热腾腾餐食……。这些记忆,全是妮雅玛区小学四年级前,平凡却珍贵的童年日常。

2013年,南苏丹内战延烧至妮雅玛区的家乡、西加扎尔河州的拉贾(Raja)。她和家人跟着大批逃难者挤上大货车,耗时一个月才抵达位于首都朱巴(Juba)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从此这个缺乏干净饮用水与医疗设施、但至少由联合国庇护不受战火波及的临时营地,就成为妮雅玛区的「新家」。那一年,她10岁。

南苏丹首都朱巴附近的境内流失所者营地,是许多妇女、儿童躲避暴力战乱的避风港。 图/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由于无法耕作或离开营地去工作,我们家只能仰赖世界展望会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放的有限粮食过活。」妮雅玛区表示,食物不足,父亲又在内战中丧生,她在15岁被安排嫁给未曾谋面的丈夫,以减轻家庭负担。

「听到要嫁给不认识的男人时很难过,因为婚姻缘自相爱,和谁结婚应该由我自己作主,而非家长,只是我别无选择。结婚后,我被迫做许多不喜欢的事,但至少丈夫会带食物回来。」

妮雅玛区的童年,因童婚生女提早结束。两年前,她的丈夫倏然病逝,未满20岁的她带着年幼女儿,就此成为寡妇,眼看缺乏食物的女儿日渐虚弱,她多次冒着遭到强暴、杀害的风险,前往树林里采集木头贩售。然而母女俩谋生不易,她的女儿陷入严重营养不良,「是展望会的粮食援助及营养治疗方案使我们不再饥饿,也帮助女儿复原。」这名年轻的妈妈说。

妮雅玛区和女儿每月获得展望会提供的蔬菜油、谷物等粮食援助,维持基本生活。 图/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长年战乱及暴力威胁,使南苏丹成为世上最不安全、也最难发展农业等生计活动的地方之一,统计至今年四月底,已有234万南苏丹人逃往邻国、成为难民,亦有226万人成为境内流离失所者,妮雅玛区的际遇,是无数南苏丹女孩与家庭故事的缩影。

妮雅玛区和陪同的南苏丹世界展望会工作人员在访台的11天里,带着必须让外界听见南苏丹声音的意志,密集走访新竹、台中、台北、高雄等地学校与教会,和台湾学子、民众面对面分享自身故事,传达南苏丹现况,获得热烈回响和暖心打气。对大半人生被困在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的妮雅玛区而言,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我总为和平及不再有儿童饿死而祈祷,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中断的课业,也期待出生在营地的女儿,有一天能在营地以外成长,拥有像样的童年和人生。我们一直保持重建家园与对未来的盼望!」

妮雅玛区前往校园、站上讲台,和台湾青年学子分享南苏丹现况。 图/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身为基督徒的妮雅玛区,在世界难民日这天前往台北贵格会合一堂分享,与众牧者及会众齐心为南苏丹祷告。 图/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妮雅玛区说,她想代表当地受助家庭谢谢台湾没有遗忘南苏丹人民,是这些救命粮食及各项援助,支持他们在黑暗中等待和平的曙光。2022年世界展望会在南苏丹服务逾230万人,其中包括130万名儿童,今年也持续执行粮食援助、营养与健康、水资源暨卫生、生计与农业等方案。

11天巡回台湾之旅,首次出国的妮雅玛区品尝了珍珠奶茶、棉花糖等小吃,体会台湾浓浓人情。行程空档,她来到石门白沙湾海边,生平第一次看见辽阔的大海,兴奋大喊:「我可以摸摸海水吗?」台湾世界展望会工作人员买来泳装,笑着对她说:「现在妳能尽情泡在海里玩水了!」

阳光下,换上泳装的妮雅玛区在浪花间畅快地跳跃、欢笑。暂忘伤痛的回忆,暂放流离失所的阴影,此时此刻,她打破受难者的封印,寻回了被剥夺的、属于21岁青春正盛的年华。

了解更多,请上台湾世界展望会官网。

就算当前生活环境简陋克难,妮雅玛区不曾放弃对未来的期盼与想像。 图/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延伸阅读

>>「我们只想活得像个人!」藏在难民故事背后的呐喊

>>面对难民危机 我们打造游乐场,赢回孩子笑容

>>哈佛男大生3天没睡架网站 帮乌国难民找全球住宿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