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女主,她们有一颗跑向世界的心

2024一开年,她姐就被女运动员的好消息刷屏了。

张德顺在厦门夺得季军,同时,她还拿到国内女子组的第一名。

图源:微博

女性在马拉松赛场又拼又飒,力量感拉满。

可也是在这个赛场,她姐还是看到了一些人对女运动员的误解。

有人审判女运动员的外貌,谁脱水严重脸不够美,又是谁的腿更长,或者直接劝“女生真的不要跑全马,太容易显老了”。

图源:网络

又是这一出。

这些刻板的对美的定义,似乎都比女运动员的成绩更吸引人,也意图限制女性投身运动。

当一个女性走入运动场,总会如此。

因为性别,她经常不是最被期待的那一个,反而要面临纷乱的流言,重重的阻力。

好在,下一步总会总会毫不犹豫地迈出,这一代女性的独特力量终会被人看见。

当女性奔向运动之路

一直以来,她姐都很愿意去打捞体育圈那些了不起的女性身影。

因为我知道,能以女性的身份冲出重围、留下姓名,她们必然要翻越更多的高山。

这高山,来自客观的环境,也来自旁人的误会和流言。

就像“马拉松一姐”张德顺。

她的开局便是典型的hard模式。

张德顺来自云南大理的一个小山村,在拿得起锄头的年纪就跟着父母下地劳作,封闭大山里的女孩,太难去主动抓住命运。

要跑出大山改写将来,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蹚出一条新的路。

直到初中,张德顺被老师发现有比男生还快的跑步天赋,自此有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她从小山村起跑,一路跑到了昆明、雅加达、东京、俄勒冈、上海、名古屋、布达佩斯、杭州亚运......

现在,她已经是国内女子马拉松的现役“一姐”。

去年,她更是创造了中国女子马拉松近11年来的最佳成绩。

体育圈还有很多靠双腿改写命运的女性。

张德顺低开高走的人生路径,让她姐想到了另一个田径运动员——何巫呷,她也同样来自大山。

这个从大凉山跑出来的彝族姑娘,没有那么好的环境和家庭条件,但她从未抱怨过。

就像她说过的,受过的苦、流过的汗让她更愿意付出,并坚定了走出大山,走向国际的决心。

上了初中后,何巫呷才开始接受系统的训练。

好在,她有一个支持她梦想的家庭。父母辛勤劳作支撑这个家,陪伴她训练,助她一步步成长。

到了23岁,有些运动员已经小有成就,在国内已经是知名选手,何巫呷才真正开始参加高规格的全国比赛。

天赋被耽误,时间被一再拖延,在这样的开局之下,她依然成为了一颗马拉松界备受期待的新星,潜心训练,等着发光的那一天。

2022年,她创造了中国女子万米11年来的最好成绩。

田径界一夜沸腾,何巫呷一战成名。

那个从来不敢想像自己会站上世界跑道的女孩,不止跑出了大凉山,还征服了各地的赛道。

她看到自己和前方对手们的差距,更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潜力。

图源:何巫呷微博

为了更好训练,在Nike的帮助下,何巫呷找到了世界著名田径教练李犁,并且逐步在国外的各类中长跑比赛中寻找感觉。

就在去年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她果断将国内女子冠军收入囊中。

因为伤病,她和亚运会的参赛名额失之交臂,一度传出关于参赛资格的争议。

但无论怎样,她都选择默默抓紧每一次的训练,潜下心来,只待下一个机会到来时牢牢抓住,一鸣惊人。

或许,像何巫呷和张德顺一样,女性一开始参与运动,难免遇上阻力。

外部的环境抑制天赋发挥,他人的噪音纷纷扰扰。

而这些留下姓名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

相比于眼前,她们更会看到下一步,甚至更远的前方,然后全力奔跑。

下一步,何止眼前的胜利,还有成长的喜悦,蜕变的奇迹。

看见新一代女运动员的另一面

现在,张德顺已是国内女子马拉松的现役“一姐”,不再是那个生活一眼看得到头的山村女孩。

可她依然步履不停。

之前她定下的目标是跑进225(指跑完马拉松全程用时2小时25分),有了这个成绩,苦练这些年也算是她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然而,当这个成绩如愿到手,满足感并未到来,她还想更进一步,接着往更高的地方走去。

在她眼中,女运动员从来不比男运动员差,“赛道不分性别”。在运动场上,她也从不因性别限制自己的潜能。

平时在训练基地,她经常和师兄弟一起训练,互相激励的同时也在不断较量。

这次的厦门之旅,张德顺和自己的训练搭档,上马国内男子冠军吴向东,在赛道上一路互相鼓励和帮助,张德顺在赛后采访中更是毫不吝啬对他的称赞。

可见张德顺的潜力,绝不囿于性别,更不止于此处。

她还有更多的目标,去国际赛场上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这极限,其实并不全由天赋支撑,更多的,是靠她一天天脚踏实地的刻苦训练累积达成。

因为马拉松这个项目的特殊性,要想保持好的赛时状态,就不能长时间停训休息。

张德顺练马拉松以来,每年的休息时间只有约10天,枯燥且大量的训练还是日复一日。

跑道上的脚步没有停歇,以低调谦逊的姿态全力以赴,结果,就是她每每在赛场给人惊喜。

胸有惊雷,面如平湖,大抵如此。

稳居国内女子马拉松“一姐”,张德顺的下一个目标是“朝高水平国际选手看齐”,去高手如林的世界赛场挣得一个位置。

她姐想,这就是具象化的中国女性特质:永不倒下的韧性,和毫不遮掩的好胜心。

而作为观众,我们能给予运动场上中国女性最大的力量,便是陪伴、支持和肯定。

而张德顺也一直在发挥女性运动员的优秀特质,不断尝试新的领域,无论是在基普乔格中国行时与基普乔格、苏炳添的互动,还是在Nike Culture of Apparel活动上的时装走秀,或是训练比赛之余穿着女性球星萨布丽娜·约内斯库(Sabrina Ionescu)的第一双签名鞋Sabrina 1打篮球,她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带来惊喜。

当外部善意的支持越来越多,女运动员们自然也就能跑得更远。

对这一代女运动员来说,刻苦训练只是她们的其中一面。

跟随时代迈出向前一步,发出当下女性鲜明的声音,则是她们珍贵的另一面。

被圈内人称作“半马女神”的殷晓雨,最有发言权——

她身上有着新时代女性显眼的锋芒。

15岁那年,殷晓雨离家开始独立生活。起初,她在广东省队专业练800米,却在状态正好、出成绩的时候,右膝盖半月板因一场意外严重撕裂。

修养了七个月,但半月板撕裂之后她再也无法回到之前的状态,只好选择退役。

谁知,退役后她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不服输也不愿停在原地的殷晓雨,转战半马赛场,没有教练没有团队,她就一个人训练,每天早上跑一个小时,下午跑50分钟,还顺手独自做起了自媒体创业。

去年11月初,殷晓雨达成第100个半马冠军成就,同时,靠着分享训练日常,科普跑步知识,她还攒下了几十万粉丝。

一边拿冠军,一边做博主,8年跑马生涯,17年跑步经历,她从没放弃向前。

也许在旁人看来,一个年轻女孩梦想破碎后又独自重建了生活,根本不可能。

但不安于现状,在迷茫困境中也要冒险拼一把,正是当下年轻人的特质。

殷晓雨也迷茫过:全运会、奥运会的梦碎了,去学校当老师过上稳妥日子的机会要不要抓住?

她选择了转身,只身闯荡。

闯荡之路其实并不顺遂,外界的质疑扑来——“训练量那么小,半程马拉松哪里算真正的马拉松?”

半马被置于鄙视链底端。

一路快跑的殷晓雨当然如之前态度鲜明,她眼中的跑步,并不以绝对的距离论高低,而半马比赛其实能让她接触更多的大众跑者,去跑更多城市,看更多的祖国山河。

坚持自己的态度,敢想敢闯,敢于发声,我们的运动场需要这样的新一代女性。

Nike正是看到了殷晓雨这样的人生态度,并希望将这一态度传达给更多女性:

我们迈出下一步不只是为了赢得比赛、打破纪录,而是为了让更多元的态度被看见。

如此,才会有更丰富的女性声音,在运动场上空回荡。

她们身后

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当她姐看到张德顺、何巫呷和殷晓雨这样的女性运动员榜样,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她们本身。

而是她们释放的能量,以及不止于马拉松圈内的影响力。

张德顺的故事,早就在家乡人之间口口相传。

每当她回到大山中,便有众多学弟学妹围上来说着“学姐我听说过你”,“学姐我之前见过你”......

他们练体育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跟在她身后,踏进了体育圈。

张德顺,已然是一座指引后辈们的灯塔。

她和何巫呷一起,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大山深处的女孩们指出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新道路。

殷晓雨也是如此。

她的自媒体创业从来不只关乎她一人,那些被科普开来的跑步知识,被解开的跑步疑问,都是带动普通人跑起来的能量。

也许,她们的故事,就是鼓励屏幕前某个女性开始热爱运动、迈出下一步的契机。

也许,运动场的下一颗新星,正从她们身后冉冉升起。

在从前,女性一进入运动场,就有反对的声浪。

“女性不适合跑马拉松”,“女性美美的就够了”,“她们懂什么运动”......

运动场上的姐妹,被污名,被驱逐,被忽视。

而这些不公,都正在成为陈旧的过去,女性要朝向的,是崭新的将来。

她姐在打捞体育圈女性身影的时候,也一直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女性运动的力量,并加入到这日渐壮阔的浪潮中来。

然后结成队伍,彼此陪伴,彼此支持。

就像张德顺说的那样,赛道不分性别。

我们已看到众多的女运动员跑在前面,你我,便可以是跟随而来的下一个。

毕竟,下一步,何止纪录。

下一步,是享受每一步的突破和成长,看更多的风景,去更开阔的天地。

向前奔跑吧,你我的前方,女性的前方,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