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被中国人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前言

你敢相信,一片沙漠竟然在人工的干预之下,不仅用绿洲取代了漫天黄沙的场景,甚至在这一片土地上面,还能够产出一万多斤的土豆?

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中国治沙人民几代人的努力!这才让这一片沙漠变得没有任何“尊严”。

可以“种土豆“的毛乌素沙漠

作为我国四大沙漠之一,毛乌素沙漠的存在,可以说是让在八九十年代陕西周边的人民吃尽了苦头。

其中就有一位老干部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人们“沙子确实是会吃人的”。

和其他的东西不同,漫天黄沙总是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类的领地,将更多的绿色转换成独属于它的黄色。强大的风沙甚至能够将人吹飞!

对于这样的景象,大多数人也仅仅是在电影里面见到过。

尤其是现如今,如果有人去到毛乌素沙漠,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肉眼可见的郁郁葱葱,和人们想象中的“漫天黄沙”完全搭不到边。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全部都是一些翠绿色的树苗一起规划好的良田,一度让很多人怀疑这就是来到了平原地区,而不是所谓的毛乌素沙漠地带。

如今的毛乌素沙漠森林覆盖率高达41%,这如果放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平原或者是山区那么都算一个正常的是覆盖率。

但如果放在沙漠地带,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壮举。

尤其是在整个毛乌素沙漠之中,还存在着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四条大型防护林带,也正是这些防护林带的存在,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继续朝着人类领地蔓延侵蚀的脚步。

前段时间就有过武威市真实直播上演了一幕什么叫做“万人治沙“行动,上万人一起种植草方格,给全世界表演了什么叫做“人进沙退”

从不同年代的遥感卫星拍摄出来的图像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对比,在八九十年代,遥感卫星上面毛乌素沙漠地带肉眼可见的黄色。

而时至今日,却呈现出了很多的绿色。

毛乌素沙漠得到了治理,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人类领地一直被侵蚀的情况。

另外一个就是阻止了黄沙被携带进入黄河之中,避免了河床被抬高!

而如今榆林市的人民更是在毛乌素沙漠之中种植起来了土豆,看着马铃薯花海在沙漠之中绽放,确实是有一种别致的美感。

如果不知道这地方叫什么名字,人们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地方原来竟然会是一望无际漫天黄沙的沙漠。

那么问题来了,毛乌素沙漠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毛乌素沙漠的来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毛乌素沙漠乃是人造沙漠。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这里并不是沙漠,而是当年匈奴人放牧的地盘,属于草原。

但也正是因为时间的蔓延,再加上人类的开垦破坏,同时也没有合理的治理方法,最终导致地表上的草原植被消失,而裸漏在地表的土壤被风刮起形成了黄沙。

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作为游牧部落的匈奴人则是不断地朝着其他地方迁徙,最终也导致黄沙的范围不断地扩大。

从唐朝时期开始,这一片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所以那个时候,唐朝人就已经发现这个地方出现了积沙现象。

但当时的唐朝人又怎么会在乎这些自然景象,更不会深入思考如何治理这样的情况。

在气候的变化之下,加上战乱的破坏,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经变成了漫天黄沙。而当时的明长城经过这一带,所以经常会出现明朝官兵扒沙的情况,防止营地等被黄沙埋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御关外的鞑子等入关侵扰,毕竟游牧民族生活在马背上,来无影去无踪,速度相当的快!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据了解,当时的榆林市内毛乌素沙漠面积就已经达到了八百六十万亩,更何况还有其他的地区。

最重要的是,沙漠里面一马平川,如果被来自于西伯利亚冷风经过,那么造就出来的沙尘暴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之下,其他国家的人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如何逃离这一片沙漠,但唯独我国人想的是如何治理这一片沙漠,让人民的活动范围变得更加庞大,不用再遭受外出一趟就出现满嘴黄沙的情况。

“人定胜天”精神之下,沙漠变绿洲

1959年,榆林市就已经开始执行了对沙漠进行治理的相关措施。只不过所有人都清楚,想要治理沙漠,就需要做好打长期攻坚战的准备。

毕竟想要依靠一代人治理沙漠,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治理沙漠是一件时间跨度及其漫长的过程,需要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间断治理,才能够成功。

结合当时沙漠缺乏水资源以及树苗的情况,当地人运用了由苏联专家彼得洛夫介绍给中国的治沙方法——麦草方格固沙。

这样的方法成本低,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流沙的移动。通过这样的办法,起码做到让沙漠不会再进一步侵蚀人们领地的情况。

到了六七十年代,在国家的号召之下,整个榆林市都参与到了植树的活动之中。起初黄沙过于凶猛,人们刚种植下去的树苗等到了第二天就会发现,已经被沙漠掩埋。

所以他们就需要将树苗挖出来重新种植,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为了防止树苗再次被掩埋,还需要人手不停的巡逻看护那些幼小的树苗。

整个榆林市的人都清楚,这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没有人偷懒。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涌现出了无数个治沙英雄。石光银这个老干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石光银小时候遇到了风沙被吹出去几十公里之外,他的父母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他。那个时候的石光银已经陷入昏迷。

如果不是因为救助及时,后果不堪设想。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生命危险,让石光银下定了决心,要为治沙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一定要让“沙漠”变成人人宜居的“绿洲”。

而这么一干,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之中,人们不断地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奉献自己。

石光银不仅仅是种植树苗,同时还根据当地的特色气候环境研究树苗,研究如何能够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从刚开始树苗存活率极低的情况之下,一路升级到了树苗存活率高达八成。

为此,石光银因为治沙还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这无疑是更加坚定了治沙的决心!颇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

而在这其中,石光银并不是孤身一人,其中有无数的同道中人与其一同努力。殷玉珍为了购买树苗倾家荡产,买来的几百颗树苗却仅仅成活了数十颗。

这对其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即便是如此,依旧没有将其打倒,之后在这一片沙地上,她种活了两百多万棵树苗。

白春兰、王友德……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他们的努力也确实是换来了成效!

根据数据显示,六百多万亩沙地得到了控制,毛乌素的荒漠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根本性的逆转!

在这之前,当地沙尘天气一年能够占据八成,而到现如今也仅仅剩下不到十天。

这些人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才换来了如今的成果。

有人说中国人最喜欢种地,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即便是在这样的荒漠,我国人依旧没有放弃种地的想法!甚至规划出来了一百六十万亩的农田,在其中种植土豆。

这如果放在以前,谁敢想象漫天黄沙飞扬的沙漠竟然能够变成这样?不仅仅出现绿色,还能缓解当地的粮食压力。

这样的壮举,可以说的上是史无前例,而这些都离不开这些辛苦奋斗的人民,是他们扎根黄沙,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终才换来了如今的成果。

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能够创造出来如今的“奇迹”!

正如同那一句话所言,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会是中国红!中国人民“人定胜天”的精神之下,已经让中国创造出来了很多个不可能!

而这样的“不可能”也将会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