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腳下】林昂/東京書店巡禮

东京神保町书街一景。摄影/林昂

工作地点邻近台北东门市场,常用过午餐后就在周边散步,有时钻进菜场,有时选择住宅宁巷,路线因随意兜来拐去而鲜少重叠。可无论怎么绕,折返点永远是位于鼎泰丰起家店隔壁的金石堂。至此歇脚读一会儿书,午休结束前又匆匆步回办公室,频繁得仿佛会一直下去永恒不变。又偶尔想读一读杂志新刊,下班即搭捷运往信义区诚品旗舰店去。这儿楼面广,书籍唱片文具什么都有,对我辈而言实在是闹区之中安顿心灵之地。

2023年末,这两家书店竟说好似的,在一个月内前后熄灯。心里怅怅惶惶,同一时间失去两个日常倚赖的去处,往后生活路线必将异动。常访的书店逐一消逝,未来闲踱时何去何从?此刻念头仍悬而未泊。

三省堂书店本店临时店铺。原店址位于同一条街上,新楼预计2025年重建完工,届时将还至本处营业。摄影/林昂

神保町的百年书店

在这样不舍之际,去了一趟东京。过往每一趟旅程,我至少会寻一家书店当作景点;而日本读书人口众、出版种类丰,自是要拜访好几间神往许久的书店。我虽不大能读日文,可光想到在群书夹道中浏览装帧、随意翻看,就兴奋不已。

其中一站,去了神田神保町。

神保町是驰名全球的古书街,街边巷内林立贩售古籍古画的店家、多家名声响亮的出版社,风气似是昔日台北重庆南路书街,却更盛。会知道这儿,是从林文月老师的文章〈重游神保町〉读来的。她说自己每回到东京必游神保町,很喜爱这里散发的新旧书香,就算行程中能自由走动时间有限,仍会想尽办法来逛一逛。

那篇文章于七○年代写成,今日实况自然与文中所述有些不同了。比如她带着齐邦媛教授一起去的「三省堂书店」。

三省堂书店创立于明治时代,至今已逾百年,既售新书也推出自家出版品,是神保町的重要地标。我对日本书店的印象,好长一段时间停留在茑屋、大垣那样子的新颖风格,当走进三省堂店门时,店内模样却跟我所想像的有些落差。此处装潢不堂皇,灯光不优美,许多柜架显得呆板传统,时髦杂货商品也相对少。然而店内书册满满,这里不卖氛围,气质更接近儿时常去的地方书店,朴实不浮华且内敛。

书店内展示的书腰书封打样,上有手写的修改标记。摄影/林昂

日式风格的读书风景

质朴的陈设风格外,三省堂还与其他书店不太一样:

一,一楼角落一张展示小桌上放了几张大纸,细看,原来是未完成的书腰打样。这些带有手写标记、裁切线的书腰打样,能让客人在书店内一窥出版流程有趣的细节,在台湾未曾见过这样的展示,心底很是赞佩书店及出版社合作的创意。

二,在结帐台前摆了一张方柜,柜中分格叠放大小不一的纸张,纸上印有书店商标。客人可以依照开本大小自行取用合适的纸,在台面上为刚买的新书包折成书套。

总觉得为书本包上纸书套这件事非常日式。有一说是源于日本人普遍注重隐私,通勤族在电车上读书时,总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读什么书;将这纸书套包上后,一方面既有了保密效果,一方面也起了防污保新的作用。

台湾及日本时下有一种书籍装帧形式在欧美国家不大普及,即常见的「书衣」——在书的本体之外,还多加印一张外封面。我猜想这很可能就是脱胎自纸书套的作风。瞧许多书本内封面配色和设计取向简约风格,甚至连书名也印得不大醒目,一旦将独立于书本的书衣、书腰卸下,仅以内封面示人时,自然也能达到隐蔽书容的目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不晓得最初引进书衣概念的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正有此意?

台面上有纸书套尺寸参照及使用步骤图示。摄影/林昂

巡礼纪念和悬念

三省堂在日本有多家分店,位在神保町的这间本店配有客用电梯、六层楼面,规模不小。其中逛得最久的楼层,是位于二楼的「文学・文库区」。

所谓文库,即书籍在出版一段时间后,会发行较小开本的平装版本。尺寸比手机大些,纸张轻薄,易携好拿。其中在书架见到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文库本。多年前曾购入中文译本,今年又在大银幕上宫崎骏动画《苍鹭与少年》中看见此书,想既然在这遇上了,便决意收藏一本,作为此趟书店巡礼纪念。

离开三省堂,往地下铁走途经一工地,事后才知道,三省堂原本的大楼因过于老旧,已于2022年拆除,此工地正是三省堂原址。而刚才去的那栋楼是临时店铺,再过两年,待新楼盖成,书店门市亦会归来重新开张。

我想下次再回访神保町,应该就能够见到三省堂重返原址的焕新光采吧!这趟东京行使我企盼着,在我生活的城市中,那些接连熄灯的书店也可能和三省堂老楼一样,此刻只是暂时阖眼小歇。等未来时机成熟,或许又会在同一座城里的某个角落重生,再度迎着新旧读者登门造访。

供读者取用纸书套的台面。摄影/林昂